“雙輪驅動”,激活發展主引擎
——2021下半年觀摩記者手記·經開篇
作為德州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承擔著促經濟發展的最大壓力——招商引資、企業培植“雙輪驅動”,這里一個“輪子”也不能少。
一年時間過去,憑借經開區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全區成績喜人: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在2021年度市對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有關指標中期評估中排名全市首位,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7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73億元、同比增長14.09%、稅收占比90.88%。產業方面,2021年,該區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省“十強產業”五大工業領域產業,實現增加值54.2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68.5%,同比增長20%。
成績從何而來?一方面,該區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做大增量。有研艾斯、國家北方應急示范區、滬江建筑等一批優質項目加快建設,新獲批專項債券資金額度20.72億元、全市最高。另一方面,大抓企業、抓大企業,做優存量。威訊電子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德州扒雞集團獲批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聯合石油創業板上市申請已獲審議通過,開發區被評為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試點,全年納稅過億元、5000萬元、1000萬元企業分別比上年增加3家、4家、24家。
成績的背后,是當地全力推進招商引資的結果。招商引資是開發區的生命線。去年以來,該區搶抓機遇,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圍繞提升主導產業集聚度,深入實施編制一個規劃、制定一套政策、建設一批園區“三個一”行動,發揮專業招商部門、區屬國企、企業家“三支隊伍”作用,瞄準央企、國企、雙“500強”企業,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園區招商,實行重大項目掛圖作戰,優化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29個項目成功簽約、50個項目落地開工、52個項目加快建設、22個項目積極洽談,形成了“簽約落地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投產達效一批、謀劃儲備一批”的重大項目滾動發展格局。
企業培植同樣如此,該區把現有企業培植作為推動主導產業“三三倍增”的重要抓手,連續舉辦6期精英企業家賦能培訓班、規上企業大講堂,壓實產業鏈長制,對重點企業“一企一策”培植、“一對一”服務。威訊電子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目前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家,省級瞪羚企業8家,20家企業入選全市雙“50強”,數量均居全市第一。同時,德石股份將于1月17日舉行上市掛牌儀式,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爭取年底主板上市。參照現有發展勢頭,該區力爭3至5年時間,景津等3家企業突破百億級,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邁進50億級,挺起開發區先進制造業“脊梁”。
“雙輪”全速驅動的背后,離不開當地在優化環境方面的持續努力:抓發展,既靠項目、靠政策,更靠優化環境。開發區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的理念,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組建企業家交流中心,設立出口退稅業務資金池,深化“標準地”改革,在攻堅化解28家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基礎上擔當作為。同時,當地積極搭建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全省首創“互助式紓困基金+應急轉貸個資金”模式,為5家企業提供規模1.75億元的供應鏈金融服務。58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完成全市首家項目“標準地”出讓,頒出全市新業態執照、社區辦照、承接省級下放行政事項3張“首證”,樹起了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鮮明旗幟。
優良的營商環境,來自開發區完善的服務機制,更來自全區干部的過硬作風、優質服務。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面提升開發區能級和水平,離不開全區上下狠抓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事爭一流的奮斗姿態,把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提出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借鑒德州經濟開發區的全盤經驗,各縣市區不僅要學習借鑒開發區的體制機制,更應學習開發區干部身上“敢為人先”的精氣神。只有全市上下都保持這種精神,保持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事爭一流的奮斗姿態,就一定能為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提供更有力支撐。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王賀 王志偉 編輯|高紅巖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