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春曉 沈靜
不限年齡、職業、既往病史,每人每年149元,最高可享360萬元保障。這樣的保險,你動心不?在濰坊這座常住人口超938萬的城市里,大約每3人里,就有1人買了“濰坊惠民保”。
近兩年,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俗稱“惠民保”,在山東呈現“遍地開花”之勢。記者從省醫保局獲悉,目前,全省16市已全部上線“惠民保”,吸引了1497萬人投保,保費達17.6億元。“惠民保”為何受青睞?參保人是否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這團“火”又如何一直熱下去?
“兩低一高”,百姓投保踴躍
截至2021年12月15日,投保總人數達到76萬多人。從年齡來看,中年(40-60歲)、老年(60歲以上)人群占總投保人數的七成以上……這是濟南市“齊魯保2021”近期公布的投保數據。
“低門檻、低保費、高保障,這是吸引大家踴躍投保的原因。”山東省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醫保商保融合部負責人陳衛華說。“齊魯保2021”是一款專為濟南市民打造的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產品,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平臺聯合平安養老保險山東分公司等10多家保險公司共同推出。
在初代“齊魯保”的基礎上,“齊魯保2021”進行了迭代:保費從每人每年59元提高至150元,而保障范圍也進行了升級,最大的變化是“帶病可保可賠”。在平安養老保險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侯小飛看來,“帶病可保可賠”在業內是顛覆性的。傳統的商業保險,以“百萬醫療”類產品為例,費率因投保人年齡不同而有所區分,同時投保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職業等有告知的義務。“‘惠民保’對受保人不限年齡、不限職業,無論是否健康均可投保。”
保費價格最高150元,多數市價格在120元左右,保障額度卻高達二三百萬元。“惠民保”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各級政府走上“前臺”加大推廣力度,醫保部門為組織實施提供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負責產品設計和具體運營,承擔保險責任;引入第三方平臺參與運營。
在這一運作模式下,“惠民保”的比較優勢顯而易見:與傳統商業重疾險比,它便宜;有政府部門參與推廣,老百姓覺得靠譜;依托第三方平臺,手機上就能投保,貼心又便捷……由此,全省16市得以在不到兩年全部上線了“惠民保”,并且是“一城一策”,體現“定制”特色。
普惠之余,大病患者受益明顯
“惠民保”熱銷的背后,是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險需求需要得到更好滿足。大家關心,“兩低一高”的承諾能兌現嗎?投保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
濟南市民韓先生是初代“齊魯保”的受益者,去年9月13日,他因冠狀動脈出現急性堵塞住院救治。“出院后,家人幫我在互聯網醫保大健康平臺上提交了理賠申請,9月23日,73141.47元保險理賠金就打到銀行卡里了,減輕了家庭負擔。”韓先生說。
“惠民保”的唯一門檻,就是投保人員需參加基本醫保(包括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投保人員在保障期內就醫治療所產生的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后,進入“惠民保”待遇保障范圍。而其普惠性體現在,既能賠付醫保報銷后個人自付有關費用,也能賠付醫保報銷目錄外有關費用,形象點說是“超醫保目錄”。
在普惠之余,對大病患者、尤其是使用新特藥患者受益更加明顯。濟南市商河縣白橋鎮西杏村的劉先生在“齊魯保”剛推出時,給包括他年逾古稀的父親在內的4口人都購買了初代“齊魯保”。
去年5月,他的父親確診患小細胞肺癌,需要每三周注射一支32800元的泰圣奇,一個療程就要5支。泰圣奇是“齊魯保”保障范圍內的新特藥,可獲得所需費用80%的賠付(既往癥賠付比是40%)。劉先生說他已經替父親購買使用泰圣奇6次,共花費196800元,“齊魯保”賠付157440元。
“在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惠民保’發揮了重要作用。”省醫保局副局長仇冰玉說。目前,各市“惠民保”正更多針對大病,將有關癌癥、部分罕見病等特效藥品納入賠付范圍。為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有的市將存在濫用傾向、主要起滋補保健、整形美容等非醫療用途的藥品、診療項目和醫用材料,納入負面清單,不予賠付。
穩定投保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惠民保”低保費、高理賠背后的“可持續性”問題,多位受訪者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穩定投保率,是“惠民保”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提高投保率,山東各級醫保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如在籌資機制上,允許職工利用醫保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為本人及其在省內參加醫保的家庭成員(配偶、子女、父母),購買“惠民保”產品。目前,全省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計支付5.5億元用于購買“惠民保”,占保費總額的31.5%。
再如,醫保部門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通過必要的信息共享,支持商保機構在醫院端設立服務窗口等方式,實現商保賠付在院端審核和“一站式”結算。
目前,各地推出的“惠民保”基本都設置了1.8萬元到2萬元不等的免賠額。如住院醫療費用2萬元免賠額,是指一個保單年度內,經醫保報銷后剩余的個人自付部分,如果低于2萬元,“惠民保”則不賠付。超過2萬元部分,才進入保障范圍。在“免賠”與“賠付”之間,商保機構尋找“風險可控制、經營可持續”平衡,力求實現商業上的可持續。
在運作模式上,商業保險機構“共保體”模式,也不失為風險分擔的一種嘗試。“‘共保體’的成立打破了保險公司之間的壁壘。”國壽財險濟南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畢士杰說。濟南市的“齊魯保”、濰坊市的“惠民保”等都采取的是“共保體”模式,凡是參與“共保體”的險企,都按照統一標準收取保費、提供保障,實現了風險共擔。
基本醫保網織密織牢是大趨勢。當前,保險公司要作答的,不僅是一道拾遺補缺的“填空題”,而是一道涉及廓清功能定位、調整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能力等各方面的“問答題”。“如何更好利用商業健康險的精算技術、機構網點、人員隊伍資源,為參保居民提供‘惠而不貴’的專業健康保障服務,是相關部門需要思索的問題。”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素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