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報告提出“統籌推進五個振興,扛起‘三面旗’、爭當‘先行區’,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德州力量。”市農業農村局將把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主抓手,緊盯讓農業大市強起來的奮斗目標,聚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由農產品大市向食品名市跨越。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問題始終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為穩住農業基本盤,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黨中央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并提出要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上嚴格落實黨政同責。黨代會報告提出,“把糧食安全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落實‘書記抓糧’政治責任,深入實施‘六大工程’,扎實推進‘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建成100萬畝核心區,打造全國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德州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自古就有“天下糧倉”的美譽,是全國5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糧食面積常年穩定在1600萬畝左右,產量150億斤以上,占全國的1%、全省的1/6。2021年,在農業農村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專家充分論證,提出了實施“噸半糧”創建新目標。用5年時間,打造100萬畝核心區、畝產1500公斤以上,300萬畝輻射區、畝產1200公斤以上,600萬畝帶動區、畝產1100公斤以上,建成全國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德州落地實踐。
為確保“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順利推進,德州一方面壓實政治責任。嚴格落實四級書記抓 “噸半糧”創建機制,抓實抓穩“書記指揮田”,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縣抓核心區、市抓高產片。實行掛圖作戰,將 “噸半糧”落實到重點鄉鎮、重點村和具體地塊,建立“噸半糧”創建布局“一張圖”,定期通報進展情況。市級財政列支1億元用于“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每個縣市區也要列支不少于1000萬元配套資金。整合涉農資金向“噸半糧”示范區傾斜。建立政府支持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市、縣設立獎勵資金,組織開展 “糧王”比賽。加強 “噸半糧”創建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工作深入開展。另一方面實施“六大工程”。統籌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增產技術模式集成推廣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提升工程、科技服務網絡提升工程。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80萬畝以上,建設規模化繁種基地25萬畝,推進國家級制種大縣建設、申報,在“噸半糧”核心區內規劃建設高產多抗品種篩選示范區,核心區良種普及率達100%。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100%。
“擴大大豆種植規模,發展大豆全產業鏈”是今年我市的重點工作。德州是黃淮海平原夏大豆優勢產區,近年來,我市與國家、省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探索了2行玉米、4行大豆的“2+4”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大豆又白撿”,既保糧又得豆、糧油兼得。圍繞國家大豆生產,我市出臺了專門意見,設立了5億元大豆產業發展基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每畝補貼300元。目前,30萬畝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已全部落實到地塊。
報告提出,“以‘食品名市’建設引領農業產業化。”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我市著力打造糧食全產業鏈,“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聚力發展食品加工業,把農產品在當地“吃干榨凈”,確定建設食品名市的目標,推動德州由糧食大市向食品名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先后引進新希望六合、雙匯、金鑼、溫氏、中糧等一大批國字號龍頭企業來德州發展。去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近三分之一,努力探索走出抓糧富民強市、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子。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編輯|曹清
審核|尹濱 終審|馮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