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民生實事
住魯代表委員圍繞教育、社會保障和服務等積極建言獻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圍繞辦好民生實事,住魯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報告提出,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代表,長期關注這一問題。“在2021年公布的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評議考核中,山東省以總分111.65分位列全國第一。山東在青少年近視防控方面領跑全國。”
山東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有何特點?畢宏生介紹,這一模式以政府為主導,堅持節點前移、以防為主、防控結合、中西并舉的指導方針,查、防、控并舉,科學、安全、有效,可推廣、可復制。目前,山東各地成立了60家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科學、系統、規范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建檔、預警、防控,每個中心評選建立示范學校,開展規范化視力低下綜合防治的試點工作,已累計輻射、服務兒童青少年1280萬人。畢宏生認為,這一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更多青少年防治近視的需求,需要聯合更多機構和醫生,共同參與這項工作。建議抓住教育部在山東省設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首個省級改革示范區的機遇,給予更多政策和資金傾斜。
我國有2.9億在校學生,報告提出,要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需要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報告中的這一舉措很有必要,必須盡快落實,全力推進。”鄆城宋江武術學校校長樊慶斌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經過多年努力,鄉村中小學校園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著眼未來,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他認為,提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水平,要不斷加強鄉村教師待遇保障,在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等方面適度向鄉村學校傾斜,搭建鄉村教師學習提升的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多前往教育發達地區研修、跟崗學習的機會,推動名師名校長走進鄉村學校講學交流。同時,還要厚植鄉村教育情懷,引導教師立足鄉村大地,做鄉村振興和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在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方面,報告提出要提升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水平。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孫建博代表說,去年,稅務部門在助力殘疾人創業就業方面持續發力,以落實稅收優惠、優化服務等措施助力殘疾人創業就業。“通過進一步發揮國家稅務系統干部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助力企業穩崗擴崗,改善殘疾人生活,對于穩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身為一名坐在輪椅上的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博帶來的建議圍繞如何發揮“稅力量”,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展開。“稅務部門既要加強殘保金征收管理,又要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作用,多渠道、全方位輔導企業用好殘疾人就業比例等稅費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從而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推動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他說。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必須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近年來,各地紛紛建設革命歷史紀念設施,挖掘紅色資源,紅色旅游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發展模式相對單一,紅色旅游資源缺少整體規劃和推介等問題。”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委員表示,紅色文化景區可以通過與有關部門合作,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探索推出體驗性更強的文化旅游產品,增加游客的體驗度和感知度,“比如,可以把紅色資源融入黨史知識競賽、城市定向賽等活動中,還可以嘗試設立‘紅色文化旅游節’,以情景再現的形式展現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通過沉浸式體驗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紅色文化走進心田。”(北京3月9日電)(大眾日報記者 劉一穎 李子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