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全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德州臨邑分賽區開賽。 記者孫耕姜偉攝
本報訊(記者楊德林王賀)“三夏”正忙,豐收在望!今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814.8萬畝,比上年增加5000畝。6月1日至3日,山東省作物學會組織省市25名專家對我市“噸半糧”創建核心區進行了測產驗收。結果顯示:各核心區小麥長勢均明顯好于往年、好于預期,預計小麥畝產超過650公斤。
6月5日,來自省農業科學院、省農技中心和省種子管理總站的專家,對齊河縣20萬畝“噸半糧”創建核心區高產地塊進行產量復測,該區域小麥單產有望達到750公斤以上。
因去年遭遇嚴重秋汛,我市小麥播種時間比往年晚了半個月,苗情參差不齊。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我市夏糧生產緣何能夠穩產保豐?這要得益于“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的扎實推進。從2021年秋季開始,我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100萬畝核心區單產1500公斤以上,輻射帶動區達到900萬畝,單產1100公斤以上,創建全國首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在面積保持穩定前提下,預計總產提高10億斤、達到160億斤以上。正是在“噸半糧”創建目標指引下,各級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動手早、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有望實現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的良好局面。
“書記抓糧”壓實責任。我市建立四級“書記抓糧”工作機制,按照“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縣抓核心區、市抓高產片”的要求,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指揮田”,一級抓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辦公,現場調研或專題研究,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把“指揮田”抓成“責任田”。同時,建立省部共建機制,與省政府、農業農村部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劃定“噸半糧”核心區、輻射區、帶動區,確定30個重點鎮,將創建任務落實到具體地塊,構建起部、省、市、縣、鄉、村“六級聯動”工作格局。
科技穩糧保豐收。我市充分發揮科技力量,積極引導村民提前啟動春管,邀請農技專家通過集中培訓、田間課堂等不同方式,指導農戶開展促弱轉壯,并配備農技專家,通過“一個行政團隊+一個專家團隊”的服務對接機制,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協作。去冬今春以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組織專家、技術人員下沉一線開展技術指導3227次,累計開展“一噴三防”面積1750余萬畝,有效防治小麥條銹病等病蟲危害。
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叭摹逼陂g,我市將有25萬臺套各類農機參與農業生產,小麥機收率、玉米機播率將在99%以上。我市將“噸半糧”創建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列支1億元,每個縣市區每年配套1000萬元以上專項獎勵資金,重點向“噸半糧”創建區傾斜。在30個“噸半糧”重點鎮,我市均投資建設了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耕種收烘儲售”社會化服務。為了讓種糧“既有收益、又有榮譽”,市縣兩級每年還分別列支200萬元獎勵資金,組織開展糧王大賽等活動。
培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生產效率。全市已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4353個、家庭農場8002個、種糧大戶4466個,規模種糧面積達到67%。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4435家,建成集生產服務、倉儲、烘干等功能于一體的為民服務中心68處,形成全托管、半托管、菜單托管等服務模式,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噸半糧”服務體系,全市80%以上糧田實現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