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區逾六成地塊畝產超650公斤 ◆小麥單產再創新高
德州“噸半糧”創建實現首季開門紅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鄧靜通訊員鄭光輝李潔)全市120萬畝“噸半糧”產能創建核心區產量明顯提高,逾六成地塊小麥畝產超過650公斤的創建目標!臨邑縣翟家鎮“噸半糧”核心區實打測產,畝產839.2公斤,刷新我市最高單產紀錄!6月21日,德州“噸半糧”示范區創建工作首季“開門紅”記者見面會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當天,在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全市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農技專家、種糧農戶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噸半糧”產能創建。
來之不易的“開門紅”,與全市上下齊心重農抓糧密不可分。“噸半糧”產能創建是德州市“一把手”工程,“書記抓糧”是人人知曉的高頻詞,市、縣、鄉、村設立了領導指揮田,各級書記使出渾身解數,同農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市累計爭取涉農資金30多億元投入糧食生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韓立軍說:“抓糧食生產,各級重視程度之高、推進力度之大,在德州糧食生產史上前所未有。”
因為秋汛,去年我市小麥播種期普遍較常年推遲15至20天。不少專家農戶一度認為,減產已成定局。今天的高產,得益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我市實打實落地。
今年全省大面積發生小麥條銹病,德州見病面積僅1畝,且因妥善處置,未發生蔓延。這是小麥250余天生長周期內,科技種糧的小小一環。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解讀以“四補一促”為重點的秋收秋種技術意見,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實現小麥播種面積不減少、播種質量不降低。全市千名干部專家深入田間,推動科技壯苗,一刻未松勁。“一壯一控一噴一促”的小麥豐產栽培技術落實落細,田間管理環環相扣,最終實現弱苗轉壯,提高了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
“今年合作社迎來成立后的最大豐收!”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說。魏德東的2000畝麥田位于臨邑縣“噸半糧”產能創建核心區,平均畝產650多公斤。“產能創建,旨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噸半糧’產能建設‘六大工程’為實現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魏德東說。
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地力提升工程、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增產技術模式集成推廣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提升工程、科技服務網絡提升工程,“六大工程”實施成效顯著。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683.7萬畝,占耕地的71%;核心區土壤有機質含量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塊0.3個百分點;核心區供種、深耕、播種、配方施肥等“六統一”技術覆蓋率100%;濟麥22、良星系列等高產優質品種占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的80%以上。
“噸半糧”產能創建讓種糧人信心更強、底氣更足。德平鎮曹徐新村村民曹啟連表示:“今后會全力響應號召,多種糧、種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