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縣市區和10余部門監控信息一平臺管理
數據跑腿 智慧管控讓生產更安全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張志寧通訊員郭臨濤)“平時用電量每天300千瓦時左右,最近兩天增加到8000多千瓦時……”7月6日上午9點,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救援管理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打開企業安全用電監測分析系統,在對停產企業用電數據篩查時發現某化工企業近兩日用電量突然增長,他立即將情況告訴安全生產監察支隊。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就企業是否存在違規生產情況進行排查。
通過用電量分析判斷出企業是否違規生產,得益于我市智慧應急指揮平臺建設。
新形勢、新體制、新任務,給應急管理工作帶來新挑戰,如何筑牢安全防線、提升監管水平?自全市“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市應急管理局決定以數字化提升監管水平,以“嚴真細實快”作風推動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全面發展。
去年我市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高標準應急指揮中心,平臺集指揮調度、預警預報、信息采集、輿情研判于一體,形成省市縣政府之間應急平臺的互聯互通。基于這一平臺,今年4月,市應急管理局決定立足于“全災種、大應急”,加快推進智慧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整合接入涉災部門信息系統,推動數據資源連接屬地上下級、部門“左右岸”職能,打造整體型政府。截至目前,已接入各縣市區及氣象、交通、水利等10余部門的視頻預警系統,入庫視頻資源達5萬余路。
“智慧應急指揮平臺打通了聯防聯測預警預報、會商研判和應急指揮調度渠道,真正實現‘監測信息一庫盡收、移動終端一圖盡攬、指揮平臺一數盡研、調度系統一端盡管’,有力地提高了全市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孟祥勝說。
通過信息平臺建設,目前全市重點企業、大型商超、學校等重點場所視頻全覆蓋,5條重要河道的視頻監控系統全部接入,實現了重點區域、重點河段及水域在線實時監控。同時,將全市建筑物、村莊、水庫等數字化信息“地圖化錄入”,在應急救援時根據需要快速搜索調用,實時推薦救援最佳路線、最佳方案。不僅如此,平臺為各縣(市、區)統一建設、統一配備備用視頻會議調度系統,提升應急指揮系統一體化調度能力和容災能力。
6月5日,市應急管理局首次采用地面檢查與無人機飛檢相結合的方式,對齊河縣和夏津縣的在建項目進行暗查暗訪。借助無人機,執法人員對工地進行大范圍、遠距離、多角度偵查取證,重點對高處作業、塔吊、吊籃、腳手架以及安全防護用品佩戴等情況進行安全巡視檢查。現場畫面實時回傳智慧應急指揮平臺,不僅有力解決了傳統檢查時工地地形復雜、視覺存在死角盲區等問題,還有效避免了檢查時企業停工現象,提高了現場檢查工作效率和質量。
目前,智慧應急指揮平臺預警功能正在完善,資源整合工作有序開展。待系統進一步優化后,將進一步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讓監管全面步入“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