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以有效供給賦能消費升級,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助企紓困穩外貿
提升軟環境 夯實硬支撐
今年以來,德州市積極落實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及時有效開展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外貿固穩提質行動,提升軟環境,夯實硬支撐。順應消費需求升級,創新增加有效供給;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推動電商發展提質增效;連續出臺三批助企發展政策清單,幫助企業搶抓機遇穩固海外市場,德城區和齊河縣分別入圍山東省對外開放強縣、現代流通強縣。
6月份,全市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19.4%,汽車消費增長14.6%,家電消費增長531.1%。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貨物進出口293.1億元,增長21%;其中,出口223.6億元,增長60.2%,增幅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創新有效供給,拓展需求空間
7月26日,第二屆消博會上,服務過東京奧運的泰山瑞豹CT2020場地自行車受到各方關注。“一個成年人用兩根手指就能將其輕輕勾起,這款自行車的噴涂設計、‘水滴’形車架等技術元素已經應用在民用車型上。”樂陵泰山體育集團旗下運動自行車制造企業泰山瑞豹總工程師鄧龍洵介紹,他們投資近億元,依托七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并引入清華大學機械系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開發出性能全面達到航空級別的碳纖維材料自行車,而成本卻只有同類材料的四分之一。在“奧運品質、全民共享”理念下,企業適應普通消費的萬元級別進階款公路車引爆了今年市場,銷售額已經較去年整體翻了一番,訂單排到明年。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體育、健康消費持續受到熱捧。在體育制造業、食品和生物醫藥產業上優勢明顯的德州,正搶抓機遇,創新有效供給,提振引領新消費。
7月20日,2022年全國青年體操錦標賽暨全國青年體操U系列錦標賽在德州開啟。僅僅半個月后,包括奧運冠軍鄒敬園、劉洋等在內的國家體操隊隊員,以及來自各省市的12支隊伍254名體操界運動員齊聚樂陵,2022年“體總杯”全國體操團體錦標賽拉開帷幕。“德州市加快建設特色體育名城、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樂陵要有新作為,借力泰山體育引進承辦更多國際、國內的高水平比賽,以此帶動食品、餐飲、旅游、體育教育等各產業發展。”樂陵市委書記王曉勇表示。
在德州另一個體育健身器材制造重鎮寧津縣,龍頭企業山東大胡子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和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針對市場需求不約而同把重點放在了高端定制市場。寧津牽頭引進全省首家縣級騰訊云、忽米網等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為大胡子和邁寶赫等量身定制私有云管理系統,健身器材制造業二級節點平臺、工業設計產業平臺和大數據平臺,不但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也為智能化定制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撐。
德州是農業大市,我國北方最常見的幾種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在這里演繹了各自精彩。在夏津縣的發達面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粒小麥被加工成14大類1600多個產品,年加工230萬噸;平原縣的福洋生物,樂陵市的星光糖業,禹城市的保齡寶、百龍創園、禹王,陵城區的谷神等代表企業,在玉米、大豆深加工領域各擅勝場,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耕食品產業,讓企業和農民得利,讓消費者得實惠。
預制菜是“新風口”,也是“新藍海”。角逐預制菜賽道,德州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德州糧油年加工能力1300萬噸以上,蔬菜產量1200萬噸以上,肉蛋奶等畜產品產量穩定在150萬噸以上,畜禽屠宰企業年產值達150億元、香辛料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40%。德州有一系列廣為人知的美食珍品,如德州扒雞、保店驢肉等,這些預制菜的優秀代表,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味覺記憶”。
7月31日,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峰會·德州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暨“德州味”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會舉辦。德州預制菜產業聯盟理事長、中椒英潮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英潮說:“聯盟將整合資源,開拓市場,把預制菜做精、做專、做細、做強,實現預制菜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新老業態融合,釋放消費潛力
“從端午節開始,我們的家電類銷售就一直很好,其中6月銷量預計環比上漲50%左右。”德百家電大樓店店長王衛衛介紹,空調、手機等成為補貼消費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德百集團董事長楊維星對此深有感觸,自5月份以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貫徹落實后,拉動消費立竿見影。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汽車消費,德州華運一汽大眾4s店市場總監宮躍博介紹,6月份整體銷量比上個月要高出30%左右。
德州先后召開10余次促消費座談會和專題會,率先推出汽車補貼措施,市縣兩級安排2200萬元的汽車消費補貼資金,每輛車最高補貼6000元。截至6月底,銷售補貼車輛5183輛,拉動汽車消費約6.89億元。5月31日,德州又在全省率先推出家電促消費政策,發放家電消費券1000萬元。上半年,德州市共發放消費券7000多萬元,拉動消費10億元。
“我干電商有兩年了,主要經營小電器,現在的收益也是越來越好。”慶云縣常家鎮前喬村電商大戶張新河說。慶云縣市場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張學崗介紹,慶云縣實施電商培育“燎原計劃”,今年以來累計培訓學員1100余人次,改造建成了1.3萬平的電商直播產業園,協調快遞企業聯合建成5500平方米、全省首個“一口進、一口出”的助農快遞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快遞直投進村”,全縣已開通直播帶貨的商鋪千余家。今年上半年,慶云縣共實現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7.56億元,全市占比10.6%。
8月5日,在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宋家管區黨建共同體產業園,召開了“陵呈云倉”助力黨建共同體新聞發布會。“陵呈云倉”是陵城區今年打造的黨建共同體電商基地,可同時容納300至500名主播直播帶貨,目前已與各鄉鎮(街區)簽約農、特、土產品網絡銷售服務合作,涉及產品6大類20多種。“園內年生產菜花、甘蘭、西葫蘆、洋蔥等蔬菜100多萬斤,目前看通過‘陵呈云倉’,能提升價格減少損耗,估計今年實現集體經濟增收至少10萬元。”宋家管區黨建共同體負責人張少華說。
“這是純手工的布鞋,各種尺碼都有,現在下單優惠多多……”7月20日,武城縣廣運街道北關村的手藝人陳秀芬正在直播帶貨。試水電商,陳秀芬走了很多冤枉路。武城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志愿者了解到她的需求后,邀請專家教她開網店、做直播。“中心為銷售武城名特產品的主播免費提供場地和設備,主播可根據自己需求預約場地使用時間。”縣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曲欣介紹,電商直播中心投入使用半年,64家企業已累計完成線上交易額超8000萬元。
德州市今年成立了“德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德州市電子商務促進會直播電商專委會,重點對接有贊、1688等電商平臺,推動“德州味”等農特產品上線。先后組織電商企業參加了“好品山東·嘉味年貨”2022網上年貨節等系列電商活動,德州扒雞招牌公雞、圣喜醬牛肉等5款產品獲評“必買100款山東好年貨”。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6月份當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16.5億元,同比增長36.6%,增幅全省第6位。
搶抓機遇,助企紓困穩外貿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大力發展南非海外倉,獲得了政府扶持資金,今年上半年出口額過億元。”德州誼和永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廣達說。
為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6月30日起,德州市決定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跨境電商主體培育、平臺載體建設、人才培養等。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企業已達到200家,較2021年增加51家,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27億元,是去年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的174.8%。
“RCEP落地半年多來,企業與日本的訂單實現翻番增長,主要出口產品的關稅從4.3%下降到2.7%,客戶享受到優惠政策,訂單大量增加。”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戈帥表示。
德州市積極搶抓RCEP實施機遇,今年以來組織企業參加了131屆線上廣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展會23場,確保市場開拓不斷鏈。“上半年德州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353份,超2.6億元的貨物享惠出口,進口國可享受約500萬元的關稅優惠。”德州海關副關長葉煒介紹。上半年,德州市對RCEP成員國出口69.7億元,同比增長61%,占全市出口總值的31.1%。
“多虧了禹城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幫助協調,公司避免了一大筆損失。”山東禹王制藥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司建軍說。今年4月,禹城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集中監管倉啟用,要求凡進入禹城市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除在省內其他市進過集中監管倉并取得出倉證明的,其他必須在集中監管倉靜置10天。
7月14日,司建軍向禹城市商務局反映,公司有一批從加拿大進口的軟膠囊,該產品儲存溫度為5℃-26℃,如超出該溫度范圍很容易出現變軟變形粘連的問題。禹城市商務局了解情況后,立即對該公司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分析,經過與專班積極溝通,最終允許該公司在嚴格落實進口非冷鏈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將貨物轉到自有倉庫低溫存放。
今年3月,本土疫情發生后,德州市第一時間梳理全市1200余家進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跟蹤監測外貿企業在手訂單生產履行情況和新接訂單受影響情況,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線上線下協同聯動舉辦人才招聘活動,為231家外貿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57個;安排專人為外貿企業發放車輛通行證7萬份,保障物流通暢;及時協調辦理企業在“省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上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幫助10家企業解決貨物發運等各類經營問題。6月,德州市貨物進出口實現92.3億元,同比增長139.9%,增幅居全省第2位。
“德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相信這次大會后,將會有更多的東盟國家和城市關注山東尤其是德州,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和發展。”老撾駐華大使館副館長通沙萬·培泰說。7月28日至30日,中國—東盟市長論壇暨協同創新發展大會首次走出廣西在北方城市德州召開,齊河新加坡澳亞集團奶牛養殖產業集群項目、平原國瑞潔凈新能源項目和寧津新寶工業增資項目等8個經貿項目簽約。德州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支點城市,2020年起,東盟一直是德州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德州市對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達45.9億元,同比增長57%。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琳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