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升級人才政策,持續優化人才生態——
引育并舉,厚植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沃土
□ 記者 張春曉 通訊員 段永建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東營人,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耿博倫這次回到家鄉感受格外不同。8月16日,黃河流域知名高校師生“山東城市行”活動在東營啟動,耿博倫和來自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等11所高校的近百名師生一起,近距離感受家鄉的發展脈動與人才環境。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勝利油田、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兩天的時間邊走邊看,更堅定了我今后回到家鄉工作的決心。”耿博倫說。
如果說,“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這一品牌活動重在“走出去”引才,那今年以來山東重點打造的另一特色引才活動平臺——名校師生“山東城市行”,突出的則是“請進來”體驗。根據計劃,今年全省16市將自行組織或聯合組織1場以上沉浸式城市體驗活動。這兩大活動平臺齊步發力相得益彰,旨在形成海內外高校畢業生了解山東、選擇山東的虹吸效應。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引育一流創新人才。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梅建華表示,我省大力實施“人才興魯”戰略,始終將優秀青年人才作為贏得未來的重要戰略力量,堅持引育并舉,深入實施“萬名博士、十萬碩士、百萬大學生”創業齊魯計劃,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創新人才來到山東,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
為積極支持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引進青年人才,我省搭建高層次青年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符合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特聘條件的優秀青年人才,事業單位可簡化招聘程序,采取專家評議的方式聘用。首次聘用時可不受職稱、任職年限的限制,按照業績、能力、水平直接聘用到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單位暫無相應崗位空缺的可申請使用特設崗位。上半年,全省事業單位共引進人才7239人,其中博士726人、碩士1681人。
在“好地段”布局建設人才房,拿出“真金白銀”給青年人才發放補貼……齊魯人才研究院院長吳強注意到,今年以來,全省16市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結合實際持續整合優勢資源,實現人才政策“最優加一點”。濟南市發布人才政策“雙30條”,不但聚焦人才所急所需,提供服務“金卡”、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隨遷安置、醫療保健等暖心服務,還不斷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提升人才平臺載體支撐水平。淄博市實施二十萬大學生集聚行動,對新引進的大專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別每月給予500元、1000元、2000元、4000元生活補貼,連續支持5年。煙臺市出臺《煙臺市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來煙就業創業三年行動方案》,日照市印發《關于支持青年人才集聚發展的九條措施》,推出“無憂服務”計劃,全力優化青年人才生態。
在人才政策加持下,一系列引才活動也不斷發力:舉辦第二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二屆“海洽會”,從6月下旬開始至9月中旬,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全省連續舉辦60余場人才、項目對接交流活動,東營“人才周”、濱州“人才節”、威海“英創會”、青島“藍洽會”……全省各地的一系列“重磅”引才活動相繼展開,廣聚海內外智力,人才引育成果持續顯現;創新開展2022年“百校千企”人才對接活動,組織3000家左右用人單位,提供1.2萬多個高質量就業崗位;今年以來,省市聯動舉辦“人才直通車”線上線下引才活動1000余場,累計收到簡歷近40萬份,簽約人數近5萬人。
博士后人才作為青年人才群體中最具創新能力、創業潛力和發展動力的一支力量,已成為領軍人才的重要來源、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在淄博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王怡怡正在牽頭進行一項高保型針織襯衫面料的研究。企業不僅為項目拿出專門科研經費,配備專業導師和技術人員,還為博士后依據項目研究成果和進度配備不同的股權。“有了專業團隊和政策支持,我們團隊研發的新產品也進入了試生產階段,并銷往了日本、德國等國家。”王怡怡說。
我省充分發揮博士后制度在高層次青年人才引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促進博士后事業高質量發展,對到省內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從事研究的,提供最高30萬元資助。截至目前,我省已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5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408個。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累計招收博士后14266人,在站博士后5617人,招收規模居全國前列。
眼下,升格后的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正在我省如火如荼開展,共吸引來自國內外的1230名博士后攜創新創業項目參賽。“下一步我們將加快設立‘山東博士后科學基金’,推動實現博士后創新項目普惠制支持,加大博士后創業項目扶持力度,讓每位來魯博士后都能獲得一筆科研啟動資金,吸引更多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留魯來魯創新創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春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