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當前我市加快推進“三秋”生產,全力保障糧食豐產豐收。記者劉振興孫耕攝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鄧靜通訊員張大偉李淑冉)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連日來,我市農業系統干部職工及生產一線群眾,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紛紛表示,新征程,時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奮進。在希望的田野上,將把個人的奮斗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藍圖,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重托和厚望,省委要求德州“在全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孫豐勇表示:“黨的二十大擘畫了新藍圖,‘三農’事業大有可為。德州必須搶抓機遇,勇于創新,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久久為功、深耕細作。努力在城鄉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人才融合等方面走出融合創新之路。”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從事規模經營14年,種地種成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臨邑縣德平鎮富民家庭農場農場主魏德東對土地有深厚感情。他認為德州市實施“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舉措。“實施‘噸半糧’產能創建,可以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有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魏德東說。
魏德東認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必不可少。2018年,魏德東成立德州富益民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農戶提供糧食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黨的二十大報告讓魏德東對解決好“誰來種地”和“怎樣種好地”有了更深思考。他說:“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是農業的發展方向,這堅定了我做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信心和決心。大力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終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守好糧食安全,基層干部義不容辭。”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黨支部書記王篤春說。今年,王篤春負責管理的小麥“噸半糧”攻關田,畝產達831.36公斤,刷新了平原縣夏糧單產紀錄。他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強調糧食安全問題,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新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今后,我們將積極探索糧食豐產豐收新舉措,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不但保數量,還要保多樣、保質量,推動糧食生產由‘積累量’向‘提升質’跨越。同時,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打造‘噸半糧’創建示范樣板,用實際行動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這讓武城縣委副書記趙大鵬倍感振奮。“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武城縣創新推出‘兩證保三權’,即推行集體成員資格證明和戶籍轉移備案證書制度,確保農業轉移人口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其他集體權益不變,通過健全完善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讓農民帶著‘可變現’資產進城,既消除群眾后顧之憂,又提高其融入城鎮能力。”趙大鵬表示,武城縣將不斷完善相關機制,推進城鎮化土地、戶籍、財政、社保等綜合配套改革,讓廣大農民群眾進城更加順暢便捷,提高進城落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