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1月9日電(秦來玲)伴著初冬的暖陽,8日,“黃河安瀾”暨“綠色發展看山東”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述青藏古博物館,聆聽黃河故事,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館現有藏品20000余件,包括碑刻、瓷器玉器、文史資料及其他藏品4大類。” 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館館長王術青介紹。
據介紹,述青藏古博物館是一家以黃河文化為主題、以碑刻和拓片為主要內容的民間博物館。這里碑刻類藏品數量眾多,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館共收藏碑刻、石刻、墓志銘、功德碑、廟志等500余塊。
館內收藏、展示的碑刻。(新華網 秦來玲 攝)
黃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古籍文獻。這些都是豐富的文化遺產,對于我們認識歷史、研究歷史,繼承歷史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了給我們的后代留下豐富的文獻資料,我們已經整理了三十多萬字的碑刻筆記,四五十萬字的黃河筆記,內容主要講述治理黃河、保護黃河、利用黃河的發展歷程。其中最為珍貴的是這30多份黃河訓令,填補了高青縣黃河文化的空白。”王術青介紹,這些民國時期山東河務局的訓令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花費萬元從農戶手中收來的,稀少而又珍貴,“訓令有關于黃河兩岸栽種、管理和保護樹木的,有勸導營汛官兵讀書認字、學習文化知識的,也有禁止沾染吸毒陋習的,內容非常豐富。”王術青說。
在博物館內,展品中有10本3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詳細記錄了濟南、濼口、濱州3個河務局(段)局(段)長在1947年至1977年間,治黃工程會議、人員調派等內容。王術青表示,這些內容不僅是對現存檔案的有效補充,更為研究當時治黃歷史提供了不一樣視角。
王術青展示工作筆記。(新華網 秦來玲 攝)
如今,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館常年對外開放,這里的陳列藏品,不僅詮釋著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更見證著歷代沿黃軍民和建設者治理、保護、開發黃河的艱難歷程與豐功業績。
這里,只是高青縣致力于講好黃河故事的一個縮影。滔滔黃河自高青安瀾灣轉身而過,不僅塑造了一座歷史名城,更留下了延續千年的黃河印記。
“黃河文化不是局限于河與水的文化,黃河沿岸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同樣值得被挖掘、被弘揚。我從小就在黃河岸邊生長生活,理應弘揚黃河文化、傳承黃河文明。”王術青表示,將繼續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深挖黃河文化孕育的時代價值,切實扛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歷史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