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李榕 通訊員 李梁)日前,天衢新區綜合執法部與山東華宇工學院共同舉辦“高價值專利培育及轉化”培訓會,進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去年以來,天衢新區兩所高校累計簽訂技術交易合同406項,合同金額1622.95萬元。
“科技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高校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我們在前期調研中了解到,高校與企業之間存在較嚴重的脫節問題。企業缺少技術研發,而高校很多研發專利不為市場所知,甚至有些專利并不是市場所需要的,這些都是當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問題。”天衢新區綜合執法部副部長嚴善勇說。
對此,山東華宇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愛嶺深有感觸:“以我們學院為例,近3年來獲得專利授權110余項,但與企業簽訂技術轉讓的僅有10余項,真正推向市場的則更少。”
此外,據了解,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夠健全、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制約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以產學研合作機制為例,目前天衢新區尚未形成政府、企業、社會、高校之間緊密互動的機制,產學研供需主體單一,多為企業-高校單向結構。
“為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出去,我們采取了不少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嚴善勇介紹。山東華宇工學院便是新區持續推動校地融合的受益者。不久前,該校能源與建筑工程學院教師孔德霞帶領團隊研究的進氣管組件技術,在獲得國家專利后,將該項技術授權轉讓給武城一家企業使用。
“該項技術能有效提高熱交換器的能效。單臺熱交換器可節約能源和人工費約5.2元,換熱效率可提高5.5%。”山東華宇工學院科研處處長李秋華說。在天衢新區綜合執法部等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該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成功備案為德州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教師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數量由2020年的13項增至目前的134項。
去年天衢新區被認定為山東省專利技術轉移轉化項目試點單位,為充分發揮試點單位效能,新區通過舉辦專利交易會、企業園區高校行等對接活動,提高高價值專利的轉移轉化效率,并進一步優化資助政策、加強專利代理能力建設、協助企業進行專利快速審查等,提升高價值專利創造能力。去年以來,區內兩所高校山東華宇工學院、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共簽訂技術交易合同406項,合同金額1622.95萬元。其中,專利成果轉讓123項,轉讓金額535.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