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科技中心項目現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記者 劉振興 攝
□本報記者 王賀 王金剛
13.9萬平方米的市體育公園,為建設體育名城提供重要支撐;總投資近50億元的東部醫療中心,建成后將成為魯西北、冀東南區域最高水平的綜合醫療中心……今年以來,全市重大項目扎實推進,為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上半年,304個市級以上實施類重點項目開工292個,完成投資587億元,投資完成率66.2%。截至8月11日,101個城建項目開工84個,累計完成年度投資148.55億元。
超前謀劃,強力推進帶動實體經濟穩中向好
“我們的千余名工人,正進行機電管道安裝、內外裝飾、鋪裝等室內外作業。”在市東部醫療中心項目建設現場,項目施工方、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王宜振介紹,該項目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預計今年12月底前完成調試驗收。
項目是增量之源、振興之本。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更是高達23.3%,為全市經濟順利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發揮了巨大拉動作用。
項目建設快,源于市委、市政府的早謀劃、強推動。早在2022年末,市委、市政府就對做好新一年度的項目謀劃、儲備工作進行多次部署。
進入2023年,各級各部門對項目建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對項目建設成效的考核進一步加強。7月2日,2023年上半年觀摩活動如期舉行,這次活動集中查看各地項目建設的新亮點新成效,并在此基礎上對各縣市區上半年發展情況進行評價、排名。一批優質項目在觀摩中相繼涌現,多個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的發展強縣獲得大家肯定。
根據最新統計,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下,我市各級牢牢扭住大項目不放,帶動實體經濟穩中向好:1至6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8.5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7.7%,兩項指標均居全省第5位。
同時,超前謀劃重大招商活動。從中國(德州)“食品名市”建設推介會到中國·京津冀魯體育產業交流大會,再到2023中國(山東)-東盟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大會,一個個重大活動也是一場場招商行動,各地聚焦產業鏈招商、企業招商、基金招商、央企總部招商求突破。
放眼全市,從省市重點項目到各縣市的產業項目、技改項目均在穩步推進、加速建設,一根根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鋼筋鐵骨”正迅速成型。
延鏈升級,補齊短板支撐城市快速發展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項目。如何評判項目質量?一看能否增強產業活力,二看是否補齊民生短板。今年,我市各地堅持在項目建設上精準發力,一批擴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好項目加速落地。
位于陵城區的全國工業一體化魯北大數據中心項目,是省重大項目,也是“十四五”時期山東省重點規劃布局的3個省級區域中心之一,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工業大數據體系的核心、全國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的重要樞紐,打造百億級大數據產業集群,實現數字經濟產值占GDP比重超過30%,可吸引5000余名高端人才前來就業。
項目引領在做強主導產業上持續發力。以天衢新區為例,圍繞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抓好8英寸硅片、12英寸硅片、高純濺射靶材、刻蝕機硅部件等重大項目,形成了包含設計、材料、封裝、測試在內的300億級產業集群,吸引了一批上下游項目主動前來落戶。
加快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農業產業化是必由之路。位于平原縣的數字農谷項目是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的子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打“數字農業”,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溫室車厘子生產基地。
聚焦文旅融合提質增效。陵城區的國際釣魚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4.2億元,2023年度計劃投資1.5億元。前不久,該基地舉辦了“2023年全國釣魚明星賽山東德州達人挑戰賽”,吸引全國各地的愛好者前來。
民生事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好項目的支撐。天衢博覽廣場項目總建筑面積24.4萬平方米,分三期壓茬開工建設;位于德州市減河、岔河城區段的馬拉松賽道項目今年總投資3.5億元,目前28公里道路工程土方填筑已全部完成,一期4公里工程基本完成,已具備通行條件。
如今,穿行在全市各地,無論是日新月異的城市環境,還是在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都能聽到這座城市推進項目建設的鏗鏘足音。
強化保障,優化服務項目建設持續注入新動能
新形勢下,服務力就是競爭力,只有全力以赴服務項目建設,才能推動新發展、展現新作為。今年以來,我市不斷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項目建設注入新動能。
讓企業放心投,讓項目順心建。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由各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定期督導,晾曬比看進展情況,聚焦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結構優化、重點項目開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及時分析研判,抓細抓實具體項目。另一方面,強化要素保障,寧可讓要素等項目,不能讓項目等要素。各級常態化召開項目調度會、項目評審和要素保障會,督促未開工項目尤其是重大項目,由專人跟蹤督辦,加快前期手續辦理進度,確保如期開工建設。
服務是“軟實力”,需要“硬舉措”來托底。深入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一把手”運行工程、“一把手”技改工程,推動項目建設取得實效;服務零距離,在全市實施首席政府服務官制度,市級層面選派1187名首席政府服務官,為3401家重點企業和227個重點項目提供服務;深化產業鏈融鏈固鏈行動,全年開展融鏈固鏈對接會10余場,優選帶動能力強的“鏈主”企業與合作意愿強的專精特新企業和配套企業面對面合作對接。
一系列舉措的背后,彰顯了我市一手抓項目建設、一手抓營商環境的決心。隨著一條條生產線投產達效,一個個重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幅項目扎實推進的壯美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