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岳
怎樣算不浪費?最常見的就是“光盤”。當“光盤”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按量取食不鋪張,人人食盡盤中餐,杜絕餐飲浪費才不會遙遠。
近年來,全社會廣泛開展“光盤行動”,“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應清醒看到,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費”有回潮跡象。有些單位“光盤”停留在嘴上、紙上、墻上;餐飲店里,刺眼的“剩宴”時有發生;一些食堂里,節糧意識薄弱,引導管理缺失;自助餐廳里,剩余罰款警示,往往難以落實。
“光盤行動”是一個倡導,是一份責任,也應成為一種制度。“光盤”為什么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一陣風”?說白了,是認識停留在表面,制度建設沒跟上。節約意識不入腦不走心,加之沒有制度的強性約束,餐飲浪費就易反彈。
“光盤”貴在堅持,也難在堅持。一些浪費頑癥之所以反復發作,一些消費陋習之所以“風過又回頭”,往往與未能經常抓、反復抓、持久抓有關。在抓常、抓長上下功夫,必須抓緊完善從立法到執行、從監管到問責的制度閉環,構建起一整套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有力的監督檢查,形成利劍高懸不敢浪費、法規昭彰不易浪費的長效機制,制止餐飲浪費才有制度保障,“光盤行動”才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