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不斷推陳出新,把發展研學旅行作為推動文旅融合的亮點工作。圖為濟南一小學的學生在曲阜參加研學活動。(新華社發)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進文化“兩創”,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著重從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等重點工作入手,切實抓實抓好文化繁榮興盛。
在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張偉看來,深入推進文化“兩創”,深刻揭示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并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無論是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還是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都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融入百姓生活。”她說。
過去一年,從“文化+數字”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到“文化+戲劇”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再到“文化+文明”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濟寧市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創新,不僅讓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多樣化的活態呈現,更使其更好適應了時代與市場的需求,賦予了其更強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具體到濟寧來說,就是要堅定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勇擔使命、守正創新,深入推進文化‘兩創’,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學生教育、干部政德教育、基層社會治理、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城市規劃建設、鄉村振興和網絡建設八個領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讓群眾日用而不覺,以實際行動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濟寧市市長于永生代表說。
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是報告圍繞“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提出的重點舉措。“通過多年考古工作,我們基本了解了海岱地區文明化的大體過程。從大汶口文化時期到龍山文化時期,再到岳石文化時期,古代社會發展道路清晰,與黃河中上游、長江流域和西遼河流域等地區相比,具有鮮明特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孫波委員說,山東不斷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力證了以山東為中心的海岱地區,是我國古代文明多元一體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區域,為中華文明本土起源說提供了確鑿證據,助力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孫波表示,繼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要深化海岱地區文明起源對中華文化傳統塑造過程的研究探索,做好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海岱地區夏商西周考古學研究,厘清齊魯文化與海岱地區早期文化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闡釋好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基礎性作用。
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需要深挖文化資源,講好時代故事。黃河流經山東9市,黃河文化伴河而生,生態美景、民俗風情、非遺之美、人間煙火讓人流連忘返。報告提出加快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博興縣地處黃河下游,在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豐富黃河文化內涵。”博興縣縣長孫戰勇代表說,近年來博興以發展有黃河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為切入點,加快董永故里鄉村旅游片區等項目建設,打造“黃河人家”等精品文旅名鎮,舉辦文博會、對蝦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借勢挖掘闡發黃河文化,取得不錯的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策劃更多有煙火氣的活動,講好黃河故事。”
報告提到“深化儒家文化、齊文化等挖掘闡發,加快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泰安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泰安市委主委、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麗委員認為,泰安推進文化“兩創”的最大特點,就是把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與黃河文化公園、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鄉村文化振興等工作相結合,加強系統性謀劃、創新性落實。“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泰安要把黃河文化、泰山文化、運河文化、大汶口文化、石敢當文化和紅色文化統籌起來,挖掘研究闡發其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努力構建‘國泰民安’文化標識體系。”
臨近春節,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味兒”的活動:春節民俗文化展演展示、鄉村節慶民俗游、非遺體驗游、古城古村游、新春田園游、民宿歡聚游……這些活動激活了本土鄉村民俗文化資源,激發了有潛能的文旅消費,活躍了城鄉文化旅游市場。
聚焦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報告部署了大力發展研學游、非遺游、民俗游、文博游,推進景區煥新,加快休閑度假酒店集群、旅游民宿集聚區建設,辦好旅游發展大會,以市場化方式舉辦鄉村旅游節、生態旅游節、國際旅游周等具體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磊代表認為,聚焦群眾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文旅消費需求,大力豐富文化和旅游優質產品供給,推出系列惠民利民舉措,才能在文旅行業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今年,省文旅廳將大力實施文旅創優提質行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塑優管理服務,大力繁榮藝術創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化文旅推介交流,提升‘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美譽度,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呈現新氣象。”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山東桃花島藝術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董方軍委員看來,文旅融合不是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簡單疊加,而是優質資源重組和跨界轉型升級,既有理念的升級更新,也涉及人才、科技、媒介載體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和組合。
董方軍建議,各地可以街接省、市兩級鄉村旅游規劃,立足不同地域文化、產業特色,優選一批發展資源好、潛力大、有特色、有意愿的村鎮,作為鄉村旅游重點培育對象,并以“景區+農家”“農莊+游購”的形式,創建全域式、開放式景區,提升鄉村旅游節會質量,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 趙琳 毛鑫鑫 戴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