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大文物主題游徑創新聯結“詩與遠方”
串珠成鏈,跟著文物游齊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時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的蘇軾,在超然臺與同僚歡飲達旦,大醉后寫下這首冠絕古今的曠世名篇。
跨越千年,當年蘇軾肆意揮毫潑墨的重要文化古跡——超然臺,如今已被納入中國文物主題游徑“東坡行旅”當中。這個“五一”假期,大批游客沿著這條游徑路線,跨越9省來到諸城,從黃茅岡、雩泉等遺跡中,追尋東坡文化。
何謂文物主題游徑?顧名思義,就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體,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自去年5月國家文物局等部門提出這個新概念后,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在各地蔚然成風。今年4月25日,在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交流會上,我省發布“文潤海岱 游讀齊魯”十大文物主題游徑,以10個鮮明主題,串聯全省16市73個縣(市、區)232處文物資源,正式開啟了山東區域性文物主題游徑建設的新篇章。
建設文物主題游徑,是挖掘與激活文物價值,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舉措。“與一般的旅游線路相比,文物主題游徑更強調文物屬性,其資源對象涵蓋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古跡處處長禚柏紅介紹,社會公眾參與其中時,除了能夠欣賞文物古跡的外在魅力,還能了解認知文物背后的價值和內涵,深層次感知某段歷史時期、某個重大事件或某位歷史人物的歷史印記。
山東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發源地、沂蒙精神誕生地,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富集,有不可移動文物3.35萬處,世界文化遺產4處,多項指標居全國首位,具備文物主題游徑建設的資源優勢。此外,從需求變化來看,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對文化體驗的追求,對文物的興趣也愈發高漲,催生出“文博游”“考古盲盒”“文物表情包”等一系列年輕人喜愛的流行趨勢。可以說,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是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與滿足游客多元文化需求的“雙向奔赴”,是“詩與遠方”的創新聯結。
5月1日,濟南游客郭麗來到曲阜孔廟,站在大成殿門前,抬頭仰望殿內“斯文在茲”匾額時感慨:“站在這里,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親身體驗。”
探索歷史與文化的魅力,給自己加一頓精神上的“營養餐”,正成為年輕人度假休閑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帶火了文物古跡游。據統計,“五一”假期首日,天下第一泉、青州古城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曲阜“三孔”景區接待游客近7萬人次,同比增長27.6%,均創下歷史新高。
與“三孔”相比,洙泗書院則顯得有些冷清。“洙泗書院是中國書院之祖,見證了孔子收徒講學、刪《詩》《書》、定《禮》《樂》、贊《易》道、作《春秋》等重大事件,對儒學發展和中國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然而由于展陳水平、停車場容量等限制,無法作為主力景點向社會開放。”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兵坦言,當下,不少文物遺產都處于這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
以文物主題游徑建設為契機,這一狀況將得到改變。據劉續兵介紹,根據“斯文在茲”儒家文物主題游徑建設規劃,對于尚不具備開放游覽條件,但對完善主題闡釋體系具有較強重要性和代表性的支撐資源,將推動其保護和開放,逐步納入游徑體系。目前,已初步遴選支撐資源9處、候補資源4處。洙泗書院作為游徑中“齊魯圣跡”板塊的重要點段,將結合泰山石碑、臨淄齊國故城等文物資源,再現歷史典故場景,體現孔子一生行跡。
主題是游徑的主線。如何挖掘凝練游徑主題?事無定法,因“路”“時”“物”“事”“人”皆可成徑,核心是主題鮮明且具有吸引力。在我省十大文物主題游徑中,“百年膠濟”膠濟鐵路文物主題游徑是“因路成徑”的典型代表,它將濟南、青島鐵路博物館,黃臺、坊子、高密德式建筑群等14處文保單位、舊址連點成線,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膠濟鐵路的歷史文化和獨特魅力。
“文物承載歷史,更連接未來。膠濟鐵路是中國最早的鐵路之一,見證了山東通商興埠、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留下眾多工業文化遺產,時至今日仍在運行。”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志強表示,“百年膠濟”游徑將統籌策劃部署文藝、餐飲、住宿等項目,打造沿膠濟鐵路文化體驗廊道,進一步培育和集聚特色文創、研學活動等文旅新業態。
“讓更多文物走入當代生活,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勢必要以更開放的態度,推進業態創新與技術創新。”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建梅認為,一方面,需要注重物理空間的延伸和價值輻射的擴大;另一方面,還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可視化互動展示、沉浸式體驗,讓文物可感可知,讓歷史故事更具貼近性。
以2020年起建設的縣域文物主題游徑“丈量青島—走近老建筑”為例,它將游徑路線從老建筑拓展到了景點、酒店等周邊業態,并開發語音導覽小程序,讓游客通過手機自行游覽線路、聆聽歷史故事,把文物建筑從靜態的觀賞對象變成了鮮活的文化體驗載體。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我省將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落實保護責任,確保文物安全,真正做到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加強對基層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的指導,全面提升縣域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水平,讓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在山東全面開花,成為文化“兩創”的新名片。
(記者 王鶴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