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任職黨支部書記,使集體由年年虧損到年收入20余萬元——
吳書記帶富旭升新村
旭升新村鳥瞰
□本報記者 劉春楊 本報通訊員 魏旭
“今年麥收,多虧了吳書記帶著聯合收割機,給我們收麥子,才沒讓雨淋了。我的地塊小又分散,人家外地的收割機不愿意來。吳書記隨叫隨到可好了!”7月16日,談起村黨支部書記吳金松上任后的變化,臨邑縣臨南鎮旭升新村70歲的村民吳世昌激動地說。
2016年,在北京干裝修公司的年輕黨員吳金松,接受村黨支部書記吳世平的邀請回村發展。2018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成立合作社開展土地規模經營、開設電商平臺、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8萬元。他還修路、修橋、安裝路燈……村子更美了,村民們的腰包也更鼓了。旭升新村先后獲得省“十百千”示范創建村、省“美麗宜居村”等稱號。吳金松也被中央、省、市媒體多次報道,今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
建強班子當好“火車頭”
吳金松上任前,老支書就叮囑他:“火
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想治理好村子,得先把班子隊伍抓起來。”吳金松牢記老支書的教導,一上任就召集村兩委商議如何發展,然后向全村人承諾了要辦的實事。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結合分工給每名村干部分配了任務,年底進行考核。給每名黨員在家門口懸掛了“黨員之家”標志牌,讓黨員亮明身份,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吳金松的帶領下,充分激發出村干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內生動力,黨群關系更密切了。
村子要發展,離不開有活力的年輕人。吳金松多方動員村里的年輕退伍軍人、在外能人回村發展。“90后”退伍軍人朱貝貝、在縣城經商的閆玉雷,在2021年村班子換屆時回村參選,并被選進了村班子。該村班子平均年齡36歲,成了全縣最年輕的村班子。這兩年,村里又培養了4名年輕后備干部,一群年輕人一起干事創業,動力更足了。
民主管理舊貌換新顏
過去,村里“三務”公開不規范,老百姓對干部有猜疑,工作不好開展。對此,吳金松規定每月25日召開村級事務陽光報告會,村兩委現場報告工作,讓群眾有意見現場提,大家一起評議。村務公開透明敞亮了,群眾的心里也更踏實了。在吳金松的倡議下,旭升新村還推行了“一事一議”票決制度,將老百姓關注的集體資產處置、土地承包、項目建設等10多件事納入票決事項。建立“動議、審批、票決、監管、問效”五步工作法,做到一事一議、一事一表決。2021年以來,累計表決并實施“一事一議”事項12件。
在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下,吳金松帶領鄉親們修橋、鋪路、安路燈,村莊面貌越來越美。過去村內街道是土路,2022年,吳金松用時一個月,硬化路面7.5公里,改造下水管道1200米,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局面。這兩年,吳金松又爭取優惠政策,為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281盞,新建生產橋1座,實施道路綠化,還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村史館和文體小廣場,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搞活產業增收有保障
吳金松剛上任時,村里負債6萬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集體經濟搞起來。當時,村里大量閑散土地被村民無償占用,吳金松帶領村兩委反復商量,決定收回盤活這些閑散土地。在鎮黨委的支持下,他們召開村民大會,讓黨員干部帶頭,不到三個月清理收回了220畝閑散土地。此后,村黨支部領辦了綠興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整理的土地集中經營,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0余萬元。近兩年,又吸收18戶村民的186畝土地加入合作社,建設了晾曬場和倉庫,購買了4臺農機裝備,大大提升了服務能力。“把地交給合作社種,收入和自己種差不多,自己再出去打工,一年多掙三四萬元。”村民郭登花高興地說。
除了種糧食,吳金松還帶領群眾發展了11個蔬菜大棚,占地70余畝。在臨南鎮番茄種植聯合社聯合黨委帶領下,采取“五統一”的管理模式,春季種西瓜,秋季種番茄。直播帶貨興起后,2022年,村集體投資3萬元,注冊成立了“壟上優品”直播電商公司,吳金松與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民開展網上直播,幫助村民拓展銷路,也收取傭金為村集體增收。今年4月,旭升新村的珍珠紅西瓜通過網上賣到了北京、江蘇等地,直播帶貨營業額8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3.84萬元。現在,旭升新村的直播電商公司不僅銷售本村產品,還承接了周邊4個村30多個大棚的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