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志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對統籌處理發展和安全這一重大關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市委十六屆七次全會結合我市實際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推進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為我市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源頭消除隱患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聚力風險防控,我市推動“清單式”管理,明確市委常委會成員、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26個重點部門年度工作清單,并建立包縣督查、幫扶督導、專項巡查等常態化督查機制,對各縣市區和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項巡查。對于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母嬰保健機構等16類新興行業領域,按照“業務相近”原則,明確其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全面消除監管盲區,全面壓實安全責任體系。
“大工程”提質、“小切口”提效、“新風險”提標。我市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建立專班專管、動態研判、調度通報、督察督辦等工作機制,從源頭治起、從細處抓起、從短板補起,全面排查整治重點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與此同時,抓實電氣焊作業全鏈條監管、功能區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和防溺水督導,以“小切口”推動“大整治”。
我市聚力防治結合,不斷完善防汛應急體系、森林防滅火應急體系和防震減災應急體系,舉辦防汛抗旱培訓55次;將全市防火重點劃分為180個責任區,出動檢查人員3299人次,排查隱患4966處。同時,全市建成141個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庫,組建13支社會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5支市級管理社會救援隊伍,提升應急救援能力。發揮數字賦能作用,完成6萬路重點場所監控、5條骨干河道243處高點視頻監控接入,與全市各鄉鎮(街道)實現聯通,為應對自然災害提供強力信息化支撐。
“通過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全鎮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慶云縣崔口鎮副鎮長劉永樂表示,他們將進一步加大隱患排查力度、普及安全知識,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下轉2版) 2023年,我市獲得全省落實安全生產“八抓20條”創新措施督查激勵;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中安全生產指標獲得滿分;連續四年在全省防震減災工作考核中獲評先進單位稱號。
“我們將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總抓手,健全‘全災種、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部工作機制,系統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爭當排頭兵,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市安委會副主任、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孟祥勝說。
抓前端治未病 一站式就地化解矛盾
把矛盾化解在村(社區),讓糾紛消弭于萌芽,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應有之舉。
我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建強“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功能,將“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市縣鄉三級成立工作聯席會議,形成指揮有力、協調有序、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健全各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不斷強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訪調對接聯動機制建設,持續推進場地建設標準化、工作機制制度化、中心運轉規范化、矛盾調處法治化、信息系統智能化“五化”建設,努力將矛盾糾紛發現在基層、化解在基層,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
在場所建設上,市縣兩級依托綜治中心、鄉鎮依托安全發展綜治辦公室建立實體化運行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近20項職能以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等形式入駐各級調解中心,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在平臺建設上,深化“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平臺建設應用,大力推廣“山東解紛碼”,實現市縣鄉村四級縱向貫通。在隊伍建設上,建立547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187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132個行政調解委員會和168家司法調解組織,組建1.7萬余名人民調解員、283個心理咨詢專家隊伍,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社會心理服務為補充的大調解工作格局。
樹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與行業部門建立訪訴調聯動機制,努力通過非訴訟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同時,充分發揮警調作用,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市145個公安派出所全部設置調解室。今年以來,處置各類矛盾糾紛警情3.96萬起,化解成功率達99.7%。
“調解群眾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矛盾糾紛,我們堅持‘和為貴’、‘調’為先,以‘調’促和,把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成訟之前、信訪之前。”武城縣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東森說。
打造紅色物業 賦能基層治理提質
“住宅小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物業管理得好壞直接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市住建局物業管理科科長陳新林表示,“紅色物業”將黨支部建在物業服務企業、服務項目上,以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為著力點,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和有力保障。
我市市縣兩級均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并設立“紅色物業”專項工作組。指導企業黨組織認領社區黨建服務項目889個,成立324個“紅色物業”志愿服務隊。通過單獨建、聯合建、項目建等方式,全市528個物業企業建立黨組織。
建立“紅藍黃黑”四色評定體系,打造“亮·曬”新模式,小區群眾對物業服務質量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得到保障。每季度對物業服務項目綜合評價,對連續2次列入“黑榜”的物業企業,依法依規啟動物業企業解聘程序。目前,全市已有98個4星級以上住宅試行“亮·曬”制度。
建立縣級領導幫包小區制度,各縣市區每半年倒排10個問題最多的小區,由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幫包化解。目前,全市130個重點小區訴求量呈下降趨勢,根據12345市民熱線反饋情況,今年8月全市物業訴求量同比下降7.22%。
今年初,陵城區在90個城市小區推行“幸福家園”陽光議事會制度,通過全過程民主協商的形式,搭建起業主與區直部門、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物業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的互動平臺,了解業主需求,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僅第二季度,陵城區召開議事會61場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342件。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建立長效機制,把城市基層黨建與小區物業服務有機融合,以‘小支點’撬動社會治理‘大格局’,讓城市基層黨建底色更鮮紅、城市社會治理更精細、群眾生活更幸福。”陳新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