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4年10月15日)
習近平
今天,這里群英薈萃、少長咸集,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藝術家,也有嶄露頭角的文藝新秀,有些同志過去就很熟悉,有些是初次見面。見到大家很高興。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于文藝創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借此機會,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國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今天召開這個座談會,我早有考慮,直到現在才有機會,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同大家一起分析現狀、交流思想,共商我國文藝繁榮發展大計。剛才,幾位同志的發言都很好,有思想,有見地,聽了很受啟發。下面,我講5個問題,同大家一起討論。
第一個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文藝和文藝工作?這個問題,首先要放在我國和世界發展大勢中來審視。我說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14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這段話講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出訪所到之處,最陶醉的是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世界文明瑰寶比比皆是,這里我舉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例子。古希臘產生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神話、寓言、雕塑、建筑藝術,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劇和喜劇是希臘藝術的經典之作。俄羅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列賓等大師。法國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薩特、加繆、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柏遼茲、比才、德彪西等大師。英國有喬叟、彌爾頓、拜倫、雪萊、濟慈、狄更斯、哈代、蕭伯納、透納等大師。德國有萊辛、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貝多芬、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等大師。美國有霍桑、朗費羅、斯托夫人、惠特曼、馬克·吐溫、德萊賽、杰克·倫敦、海明威等大師。我最近訪問了印度,印度人民也是具有非凡文藝創造活力的,大約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形成了《梨俱吠陀》、《阿達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種本集,法顯、玄奘取經時,印度的詩歌、舞蹈、繪畫、宗教建筑和雕塑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泰戈爾更是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我國就更多了,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聶耳、冼星海、梅蘭芳、齊白石、徐悲鴻,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蒙田、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藝巨人,發出了新時代的啼聲,開啟了人們的心靈。在談到文藝復興運動時,恩格斯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并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那是一些在思維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在我國發展史上,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發展同樣與中華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先秦時期,我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開創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鼎盛期。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對社會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全民族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引擎。
現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按照黨的十八大確立的奮斗目標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一步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2024年9月29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音樂會在京舉行。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3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演出。 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魯迅先生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第二個問題: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導、啟迪人們必須有好的作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也必須有好的作品。所以,我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形成“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之勢。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
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文藝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去年3月,我訪問俄羅斯,在同俄羅斯漢學家座談時就說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后,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今年3月訪問法國期間,我談了法國文藝對我的影響,因為我們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到法國求過學,所以我年輕時對法國文藝抱有濃厚興趣。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陜北農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后來他又走了30里路來取回這本書。我為什么要對外國人講這些?就是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還有的熱衷于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我同幾位藝術家交談過,問當前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了兩個字:浮躁。一些人覺得,為一部作品反復打磨,不能及時兌換成實用價值,或者說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劃算。這樣的態度,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文藝要贏得人民認可,花拳繡腿不行,投機取巧不行,沽名釣譽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轎,人抬人”也不行。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古往今來,文藝巨制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恒心、傾注心血的作品。福樓拜說,寫《包法利夫人》“有一頁就寫了5天”,“客店這一節也許得寫3個月”。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正是有了這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藝作品才能打造出來。
“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都有一個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就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達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學我者拙,似我者死。”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我國少數民族能歌善舞,長期以來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藝成果,這是我國文藝的瑰寶,要保護好、發展好,讓它們在祖國文藝百花園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4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田華頒授獎章。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努力做到“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處理好義利關系,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近些年來,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這些人中很有可能產生文藝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藝名家都是從社會和人民中產生的。我們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第三個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江澤民同志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胡錦濤同志強調:“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第一,人民需要文藝。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物質需求是第一位的,吃上飯是最主要的,所以說“民以食為天”。但是,這并不是說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是可有可無的,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
2024年9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1日上午,習近平在天水市麥積山石窟考察。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還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光靠正規的新聞發布、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京劇、民樂、書法、國畫等都是我國文化瑰寶,都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14日上午,習近平在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室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第二,文藝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列寧說:“藝術是屬于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們。它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并使他們得到發展。”人民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古詩源》收集的反映遠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戰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愛情生活的《關雎》,探索宇宙奧秘的《天問》,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頌女性英姿的《木蘭詩》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世界上最早的長篇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規律和生死奧秘的心境和情感。《荷馬史詩》贊美了人民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品質。《神曲》、《十日談》、《巨人傳》等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蒙昧主義,反映人民對精神解放的熱切期待。因此,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說到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情。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愿堅。他對我說,你到農村去,要像柳青那樣,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2023年7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同當地居民和游客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第三,文藝要熱愛人民。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作的命運。如果不愛人民,那就談不上為人民創作。魯迅就對人民充滿了熱愛,表露他這一心跡最有名的詩句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結識的作家賈大山,也是一位熱愛人民的作家。他去世后,我寫了一篇文章悼念他。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憂國憂民情懷,“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作家藝術家最大的幸福。
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我講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并沒有帶著心,并沒有動真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沒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過全景式的觀察和顯微鏡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式巨著的寫作。魯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層民眾的處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有一位蘇聯詩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寫不出東西的窘態是“把手指甲都絞出了水來”。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正所謂“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最終都是為內容服務的,都是為了更鮮明、更獨特、更透徹地說人說事說理。背離了這個原則,技巧和手段就毫無價值了,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效應。
當然,生活中并非到處都是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存在一些丑惡現象。對這些現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決好如何反映的問題。古人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濟效益是第二位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要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有的同志說,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眼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我們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說的是有道理的。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古老中國的深刻變化和13億中國人民極為豐富的生產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極為肥沃的土壤,值得寫的東西太多了。只要我們與人民同在,就一定能從祖國大地母親那里獲得無窮的力量。
第四個問題: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這段時間,我集中強調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集體學習,我作了講話,對全社會提了要求。五四青年節,我到北京大學去,對大學師生講了這個問題。5月底,我在上海考察工作時,對領導干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了要求。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在北京海淀區民族小學同師生們座談時講了這個問題。6月上旬,我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院士們也提了這方面要求。9月教師節前一天,我到北京師范大學同師生座談,再次強調了這個問題。今天,我也要對文藝界提出這方面要求,因為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我曾經講過,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時,我國社會正處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問題病根都在這里。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難以順利推進。
我們始終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早就告誡我們: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因此,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要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同時,文藝界知名人士很多,社會影響力不小,大家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更應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憂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岳飛的《滿江紅》,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等等,都以全部熱情為祖國放歌抒懷。我們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于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后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衰弱了八代。韓愈的文章起來了,憑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13日上午,習近平在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同《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里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當然,我們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和弘揚中國精神,并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其實,現代以來,我國文藝和世界文藝的交流互鑒就一直在進行著。白話文、芭蕾舞、管弦樂、油畫、電影、話劇、現代小說、現代詩歌等都是借鑒國外又進行民族創造的成果。魯迅等進步作家當年就大量翻譯介紹國外進步文學作品。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學習借鑒蘇聯文藝,如普列漢諾夫的藝術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蘇聯的芭蕾舞、電影等,蘇聯著名舞蹈家烏蘭諾娃以及一些蘇聯著名演員、導演當年都來過中國訪問。這種學習借鑒對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文藝對世界文藝的學習借鑒就更廣泛了。現在,情況也一樣,很多藝術形式是國外興起的,如說唱表演、街舞等,但只要人民群眾喜歡,我們就要用,并賦予其健康向上的內容。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藝術也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命力。比如電影領域,經過市場競爭,國外影片并沒有把我們的國產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國產影片提高質量和水平,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了,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第五個問題: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為人民創作。把握了這個立足點,黨和文藝的關系就能得到正確處理,就能準確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政治立場和創作自由的關系。
2019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要把握住兩條: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各級黨委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要選好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于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要誠心誠意同文藝工作者交朋友,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傾聽他們心聲和心愿。要重視文藝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守土有責,絕不給有害的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各級宣傳文化部門要在黨委領導下,切實加強對文藝工作的指導和扶持,加強對文藝工作者的引導和團結,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文聯、作協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真正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
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產的格局、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傳統文藝創作生產和傳播,我們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措施,而對新的文藝形態,我們還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這方面,我們必須跟上節拍,下功夫研究解決。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
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文藝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紅包厚度等于評論高度”。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不利于文藝健康發展。
真理越辯越明。一點批評精神都沒有,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相結合,那就不是文藝批評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呢?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評,我們的文藝作品才能越來越好。文藝批評就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不能因為彼此是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抹不開面子,就不敢批評。作家藝術家要敢于面對批評自己作品短處的批評家,以敬重之心待之,樂于接受批評。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黨中央對文藝工作和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希望文藝戰線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