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寒意正濃,但武城項目建設現場卻“熱氣騰騰”:投資108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正在緊張施工;投資6.7億元興建的全國最大的地源熱泵生產基地,5條國際先進的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中央空調配件城的800套3至4層商鋪已全部竣工;水星集團投資12億元新上的新材料油箱項目即將投產……
2011年,武城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59億元,增長40.1%,連續兩年增幅位居全市首位;納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5家,過500萬元的14家,20多家企業稅收實現翻番……財政“蛋糕”增大的背后是該縣培植骨干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和產業升級改造。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圍繞壯大支柱財源,在做大企業、培植項目上做文章。”該縣縣委書記王立來這樣認為。該縣把培植骨干企業和加快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讓骨干企業的發展來壯大財源,他們從380多家企業中篩選出古貝春集團、水星公司、金光集團等6家重點企業和42家成長型骨干企業,大力實施以 “百億產業、百億企業、百億項目、百億園區”為主要內容的 “四個百億”工程,出臺了傾力培植骨干型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優惠政策,從信貸扶持、財稅獎勵等10個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對重點企業,在項目用地、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傾斜。
去年,該縣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506.9億元,增長23.1%,古貝春集團全年納稅突破8000萬元,水星集團納稅突破4600萬元,增幅均超過30%。同時,該縣鼓勵縣內企業對接央企、名企,加快合力公司與省高新潤農、神龍毯業公司與德國范德維爾公司、古貝春集團與中儲糧集團的合作步伐,爭取重點企業稅收增幅均超過30%。
在做大做強骨干企業的基礎上,武城狠抓重大項目的落戶和竣工投產。他們依托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農產品加工三大優勢產業,實行產業招商,建立了產業項目儲備庫,優先引進符合發展規劃項目、進入產業目錄項目、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依托汽車零部件產業,該縣引進了世界輪胎16強、中國輪胎前3強的年產 1000萬套高性能半鋼和 200萬套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利稅5億元。
投資15億元的光熠新能源、投資7.8億元的奧博公司大型除塵設備配套設施、投資5.2億元的鄭州日產電動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項目等20多個帶全局、打基礎、管長遠的財源項目為武城迅速崛起注入了強大活力。投資11億元的大屯水庫和投資1.7億元的建德水庫建設,兩大重點工程竣工后,預計可形成超過2億元的地方財政收入。去年以來,全縣共新建續建項目286個,其中過億元項目78個,實際到位資金148億元。
如果說培植骨干企業和大項目建設挺起了武城經濟發展的脊梁,那么扶持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走高端路線就是推動工業轉型和財政增收的關鍵。該縣出臺了《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先后投入7億元用于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建成了玻璃鋼、汽車零部件等4個研究所、 23個產學研合作基地, 260余家骨干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每年轉化各類高科技成果200多項,直接增加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去年,該縣汽車零部件、玻璃鋼及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傳統產業共完成技改項目260多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80多億元,技術創新對銷售收入的貢獻率達40%以上。
“武城要重點推進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爭三大主導產業3年內完成投入330億元,產值突破800億元。”該縣縣長王勝強對做大財政蛋糕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 李根 本報通訊員 王玉磊 王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