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胥愛珍 本報通訊員 蓋宇明
春風盡暖德州大地。穿行在齊河縣焦廟鎮農業部10萬畝小麥高產創建整鄉推進示范片,只見示范片內土地平整,溝渠縱橫,機井、橋涵配套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微風吹過,一望無際的麥苗泛起微微碧浪,煞是喜人。這是我市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改變糧食生產理念,把開展糧食高產創建作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一個突破口,集中力量、集約資源、集成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示范帶動了全市糧食大面積平衡增產,走出一條行政推動、政策調動、科技驅動、示范帶動和服務促動的糧食高產創建路子。
各級重視,糧食生產走在全國前列
2009年,我市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突破,夏秋兩季單產合計1061.4公斤,實現“噸糧市”創建目標,成為全國首個 “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 2010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150.6億斤,實現了 “八連增”。
這些驕人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市開展的糧食高產創建活動。
在2008年農業部開展的 “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年”的活動中,臨邑縣作為我市唯一入選全國示范點的縣,率先開展了糧食高產創建。這是我市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的起點。
2009年,全市共落實農業部小麥、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方20處、 20萬畝。 201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升級為32處、 32萬畝。而自去年秋種開始,全市啟動了新一輪的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整縣、整鄉 (鎮)整建制推進。
在高產創建中的 “大力度”和 “大手筆”,源于各級黨委、政府生產理念的轉變和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我市先后出臺實施了多個工作意見,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靠上抓、具體抓。我市整合千億斤糧食規劃、現代農業農田水利、農機購置補貼等項目,重點向整建制高產創建示范區傾斜,確保政策、資金、技術在項目區內有效組裝并落到實處。各級建立了工作目標責任制,細化責任,明確目標,層層落實;實行部門包縣市區責任制,部門與所包縣市區同步考核,全市上下形成認識一致、目標一致、行動一致、互相配合的工作合力。
推廣良種良法,專家技術變成農民技能
“是科學的高產技術讓我成為 ‘糧王’!”提及糧食高產創建,臨邑縣翟家鎮農民孫豐忠豎起了大拇指。去年10月,他憑借種植的玉米高產攻關田,以平均畝產2059.2斤的高產量,一舉摘得 “金滿田杯2010山東糧王大賽”的桂冠,成為 “糧王”。
“落實高產技術是高產創建成功的關鍵。上萬畝耕地涉及幾千農戶,在推廣過程我們保證技術不走樣,確保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技結合?!笔修r業局生產科科長韓立軍介紹說。
各級組建了專家技術指導組,明確技術路線,確定主導品種,對現有先進實用技術進行了有效組裝。采取 “一竿子插到底”的辦法,真正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通過培訓、宣傳、示范帶動等方式,把專家的技術變成了農民技能。
我市先后選育推廣了濟麥 22、良星99、鄭單95820等一批優質專用品種,全市良種應用率達到100%。集成配套推廣了小麥寬幅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玉米 “一增四改”等高產栽培技術技術。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針對氣候變化因素,近兩年重點推行了玉米適當晚收、小麥適當晚播 “雙晚”等生產技術。面對去年冬天的干旱,通過統一調度,全市90%以上的麥田普澆一遍越冬水,在今春干旱中,出現了 “有旱象,無受害”的現象。
整建制創建,激發種糧積極性
齊河縣焦廟鎮農業部10萬畝小麥高產創建整鄉推進示范片,是目前全省面積最大的示范片,示范片的5萬畝核心區去年小麥畝產達到644公斤,比全縣平均畝產高100公斤。
據了解,去年,全市小麥、玉米“十百千萬”高產示范方各項單產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比普通大田大幅提高。而示范片技術的推廣,在全市形成以示范區為中心的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生產模式,實現了節本增效,帶動了全市糧食均衡增產。
開展高產創建中,我市在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的同時,在農機具購置補貼、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一噴三防等項目安排上重點向高產創建示范區傾斜,確保政策、資金、技術在項目區內有效組裝并落到實處。這些舉措的實施,調動了示范區干部群眾的種糧積極性。
今年,我市率先開展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我市齊河、陵縣兩個縣被農業部列為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縣,平原縣腰站鎮和臨邑縣翟家鎮列為整建制項目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