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叫“建軍”的人不在少數。7月30日,記者從公安部門獲悉,德州市叫建軍的共有3803人。最大的“建軍”81歲,最小的僅有兩歲。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采訪了四位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建軍”,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與“八一”的情緣。
晚報訊(記者 吳杰 通訊員 劉學剛)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也叫“八一”建軍節。在我們的生活中,叫“建軍”的人也不在少數。7月30日,記者從公安部門獲悉,德州市叫建軍的共有3803人。
據了解,目前德州市年齡最大的“建軍”81歲,是樂陵市楊安鎮后石村的石建軍老人,他出生于1931年,“我的名字是統計戶口的人給起的,新中國成立后,鎮上戶籍人員來統計情況,知道我是建軍節那天出生的,就給我起了建軍這個名字。”而最小的“建軍”則是夏津縣新盛店鎮前堂村2010年8月1日出生的趙建軍。“從2010年8月2日至今,德州市戶籍系統里沒有新錄入建軍這個名字。”德城區公安局剪子股派出所民警查閱戶籍信息后說,“我們的系統是隨時更新的,從夏津的趙建軍之后就沒有起這個名字上戶口的了。
記者隨機采訪了每個年齡段中的幾個“建軍”,“我今年46歲,起建軍這個名字是因為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對部隊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我們軍隊建設得越來越強大。”家住德城區的王建軍對記者說。像王建軍一樣,大部分“建軍”都因父輩對軍隊或者對建國前后的那段時期有著濃厚的感情。
?
楊建軍:人生最美是軍旅
□記者 馬寶濤
楊建軍出生時,距離當年的“八一”建軍節還有3天,喜迎“八一”的政治氛圍已經非常濃厚。受此影響,他就被“建軍”了。
正是“建軍”這個名字,使他對綠色軍營有了無盡的癡戀。小的時候,他最喜歡穿那些綠色或藍色的軍裝,也常被回鄉探親的大兵們颯爽英姿吸引。可當時當兵只是“成分”好的人才有機會,身為地主后代,父母為他起這個名字,也無非是望子成龍的一種寄托。但是,唱著《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看著《小兵張嘎》《烈火金剛》《小英雄雨來》等小畫書長大的楊建軍,革命英雄主義情結伴著青春瘋長。
1980年代,楊建軍舉家到天津打工,他的中學時代是在外借讀的,考試時,在全學年不拿第一就拿第二,最后中考超過重點高中40多分,由于戶口不在天津,加之家庭貧困只得失學了。再后來,楊建軍全家去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場種地。邊塞寥廓的天空,歷來是軍旅詩人的靈感源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那渺渺歷史余音總是穿越漫卷的黃沙,提升人的境界,激蕩人的心胸,這更讓楊建軍滋長出從軍報國的更多向往。最終促使楊建軍走進軍營的,還有吹滿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風。
1993年12月,他真正走入了軍營,正如童話里的“丑小鴨”走進了天鵝群。此時,楊建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1997年提干時,一直過農歷生日的他,那年生日與“八一”建軍節竟然重合了,這讓他更加篤信了自己的軍旅之緣。“建軍”,這個伴隨他一生的呼喚,成為永恒的激勵,入伍后他先后5次榮立三等功、1次榮獲沈陽軍區銅質學雷鋒榮譽章,從基層連隊的普通一兵,到班長,再到提干,而后從連、營、團、旅、師、軍,一步步進步到大軍區機關,從過去的失學少年、初中生成長為副團職政治工作研究員。
人生最美是軍旅。作為“建軍”中的一員,楊建軍惟愿廣大“建軍”們在建軍的道路上走出更多輝煌,也希望更多的熱血男兒投身軍旅,踐行古老的宗旨,馬革裹尸,報效祖國,同時鍛造身心,成就自己。
?
訾建軍:堅持信仰,我就是軍人
□實習生 滿志旺
在景津公司有一位普通門衛,他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叫訾建軍,今年50歲,因出生于8月1日,所以被父親起了“建軍”這個名字。
由于受到軍旅電影的影響,使訾建軍在幼年時就對部隊非常向往,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電影中的戰士那樣手握鋼槍,保家衛國。“那時,我非常喜歡看軍旅電影,比如《上甘嶺》、《英雄兒女》。每當村里放映,我都要拿著板凳早早地趕過去,不管是之前看過幾遍,再看時心里仍非常激動。”即使現在說起幼年的經歷,訾建軍還是很動容,“后來慢慢長大了,真的有機會入伍了,卻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沒能如愿。”未能參軍,也成為訾建軍最大的遺憾。但在工作中,他仍以對軍人的理解來嚴格要求自己:做事踏踏實實,迎難而上,盡職盡責。
現在,雖然年齡漸漸大了,但訾建軍依然保有兒時對軍旅影片的喜愛,“我現在仍喜歡看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對《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等都是非常喜歡的。而且每次看,都仿佛自己成為了其中的一名軍人。”
對于自己的生日和名字,在訾建軍看來,都已經成了寶貴的財富。“我很幸運,能和人民解放軍是同一天生日,每次過生日時,想到千千萬萬的解放軍,還有全國人民都在搞慶祝,我就感覺自己很幸福!”
?
周建軍:至今難忘橄欖綠
□實習生 陳卓
周建軍現工作于德城區人口計生局,曾經的軍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舉手投足間仍然帶有軍人特有的節奏與力量感,時時按照軍人標準要求自己,軍人作風還體現在工作中。“現在,還有朋友開玩笑說我的名字該叫建黨呢!”1961年7月1日出生在軍人家庭的周建軍,特殊的出身與生日的巧合讓他與黨與軍隊結下不解之緣。周建軍的父母都是軍人,父親曾是新四軍二師中的一員,榮獲獨立自由、解放兩大勛章;母親曾以醫務兵的身份參加濟南戰役,出生入死,救死扶傷。周建軍是家中長子,他的出生給家中帶來了無限的喜悅,父親執意為長子起名為建軍,有意讓他長大后參加軍隊,后來其父又為次子起名建國。周建軍5個兄弟姐妹,只有兩人沒有參軍經歷,有的至今仍在服現役。
1978年11月周建軍光榮入伍。父親為了讓他真正在部隊得到鍛煉,特意安排他去了自己的老部隊,那是一支駐扎在深山的野戰軍。果然,嚴格的訓練和艱苦的條件成就了他至今還引以為傲的軍人性格。
1983年11月,周建軍在退役兩年后被調到當時的德州市計生局。他有個同事叫王建軍,因為名字相同,并且都參過軍,兩人很快熟絡起來。上世紀80年代,兩人共同設計繪畫巨幅宣傳海報和標語覆蓋了德州市的大街小巷。“他負責畫,我負責寫,當時單位里的人都稱呼我們為‘雙建合璧,兩軍共建’。”
轉眼三十年過去了,周建軍仍然活躍在計生工作一線。他至今難忘橄欖綠,喜歡看的還是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
齊建軍:軍人精神影響我一生
□見習記者 高飛
齊建軍生于1964年,受“建軍”名字的影響,他從小就對軍營有著無比的敬仰和向往。當年因上學而錯過當兵的機會的他現在從事與金融相關的職業,但對軍旅生活仍有著無限的眷戀和不舍。
齊建軍現在的名字是上小學時起的。由于名字的變更,讓他對部隊、對“八一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齊建軍直到高中才和軍營有了第一次接觸,當時他的大哥在武裝部當兵,升入高中的他跟隨大哥到了縣城讀書。從那時開始,他和軍人一同起床、一同吃飯,一同睡覺。“早上天還沒亮,軍號響起,看到他們穿衣集合出操,我也跟著起床。”齊建軍說,“軍人留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威武雄壯,整齊劃一,有紀律,有規律。”短短一年的“軍旅生活”影響了他的一生。齊建軍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認識了一位轉業軍人出身的同事,由于兩家住在一個單元樓,每天相約到中心廣場跑步晨練。到現在,已經堅持了十二年。
齊建軍現就職于山東省工商銀行德州分行,擔任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在周圍人看來,他多年養成的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獨到的工作方法,是取得良好業績的重要原因。“雖然沒有真正當過兵,但軍人精神卻影響了我一生。少時和軍人朝夕相處度過一年,體驗到真正的軍旅生活。參加工作后,通過轉業軍人的影響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直至現在,我一直對軍人有著無限的敬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