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中小企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中堅,專精特新企業則是中小企業的先鋒隊,大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德州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和重要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政策支持,注重梯次培育,搞好企業幫扶,在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上取得較大成效。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46家。但同時也要看到,與上級部署要求相比,與省內外先進城市相比,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還存在總體質量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推進措施力度不夠大、企業發展信心不夠足、發展要素保障不夠強等一些困難和問題。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新形勢下,我們應堅持問題導向和有解思維,深入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對標對表上級部署要求和各地經驗做法,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工作上重點再聚焦、措施再強化、績效再提升。
優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機制。要加強規劃引領,市縣協同研究制定《德州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明確今后三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的目標、重點和推進措施。要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市縣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分管領導掛帥,工信部門牽頭,各涉企部門參加,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綜合施策,增強工作合力。要突出培育重點。實施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倍增工程”,支持縣市區繼續抓好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市級著力抓好“小巨人”種子企業篩選和定向培育,同時大力招引外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要打造集群生態。著力培育更多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聚集、服務體系完善的省級和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
加強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方向引導。在堅持突出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堅定不移走好以專破局、以精立業、以特求強、以新賦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積極引導企業堅持創新驅動,鼓勵支持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建設,與行業頭部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融通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一線城市和境外設立研發機構。要引導企業實施質量品牌創優工程。鼓勵專精特新企業“樹品牌創名牌”,堅持質量為王,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訂修訂。要引導企業加強專利培育和知識產權保護,充分發揮德州市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展示交易)平臺作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培育。要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轉型,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等業務環節,綜合應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技術,提升企業現代管理水平。
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堅決落實既有各項惠企政策,各級各部門應不折不扣確保專精特新企業政策性獎補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減稅降費政策兌現到位。要增強上級政策集成效應,利用大數據提高政策匹配度,及時向相關專精特新企業推送上級最新支持政策,同時加大各類惠企政策向專精特新企業傾斜支持力度,最大程度發揮政策激勵作用;搶抓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企業技術改造的機遇,積極幫助符合條件專精特新企業爭取上級政策性支持。要加大地方政策性支持力度,適當增加地方財政對專精特新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數字化改造、企業上云等獎補額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要制定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專精特新企業新產品首試首用激勵政策。
搞好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投融資服務。要強化銀企信息對接溝通,積極構建覆蓋各行業的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使銀行及時準確了解專精特新企業生產經營動態,加大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組織舉辦多種形式、務實有效的專精特新企業與銀行對接專場活動,讓企業及時了解和充分利用金融新政策、新產品、新服務。要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強化業務開拓創新,支持各銀行針對專精特新企業不同情況,為相關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對企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等支持力度;支持保險機構開發“專精特新險”等特色產品,發揮好保險助推器作用。要切實降低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增加政府性擔保公司注資額度,大幅度提高擔保能力,擴大專精特新企業擔保覆蓋面,適度降低擔保費率;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過橋”專項基金,減輕企業貸款“過橋”成本壓力。要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直接融資,針對擬上市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上市培育專家服務團,開展專項診斷服務、培訓輔導、扶持獎勵,積極爭取北交所、科創板上市或新三板掛牌。
強化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條件保障。要保障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空間需要,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標安排;支持開發區、工業園區規劃布局各類專精特新專業園區,促進企業聚集發展。要保障專精特新企業人才和用工需要。對專精特新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切實落實崗位補貼、子女上學、社保、住房等各項人才政策,促進企業更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健全完善線上線下結合的專精特新企業市場化用工對接平臺,收集專精特新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建立常態化信息推送機制。要保障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環境需要,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企業項目核準備案、環評安評能評等審批流程,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嚴格規范各類涉企執法檢查,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打造最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切實緩解企業資金困難。
(作者系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