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過醫學的人都知道,鴉片作為一種藥物,具有緩解疼痛、鎮咳、催眠等療效,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得當,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但如不加節制地濫用,則易成癮,成為人們聞之色變的毒品,會嚴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 日常生活中,凡事若不加節制,同樣危害很大。就拿飲食和運動來說吧:人不吃飯不行,但如暴飲暴食,就會傷害腸胃,引發疾病;同樣,“生命在于運動”,但如運動過量,也會有害身體。
??? 可見,凡事都要有個“度”,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總結出很多富于人生哲理的諺語,如“美味不可多餐”“得意不宜再往”“爽口味多終作病,快心事過必為殃”等等,要求凡事都要適度,不要過分,不要走極端。
??? 道理雖簡明,但知易行難,很多人遇事不知節制和自律,最終毀掉了自身的幸福,實在令人慨嘆!
??? 說到底,在于人是一種“欲望動物”。而克制欲望又是最難的。一般動物只索取它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而人則往往是貪得無厭——所要索求、占有的大大超過其所能使用、享受的。人的欲望除“飲食男女”等自然屬性外,還有虛榮心、權欲、名利欲、占有欲等社會屬性,其中,大概物質占有欲造成的危害最為巨大。人類由于物欲膨脹,導致了自身太多的不幸——大則導致國家戰爭,小則損害人際關系。具體到個人,有的人過分講求物質享受,不惜損公肥私、吃拿卡要、索賄受賄,走向犯罪的邪路;有的人放縱情欲,“包二奶”、“性賄賂”、一夜情,最終弄得家庭破裂,聲名掃地;有的人為滿足自己“人前人后威風八面”的虛榮心,結黨營私,買官賣官,終至鋃鐺入獄;更有很多人篤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利欲熏心,不擇手段,或背信棄義出賣朋友,或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最終遭到法律的制裁……
??? 古人對于各種物欲的危害,認識十分深刻:道家認為“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求人們返璞歸真、清心寡欲;儒家認為“克己復禮而歸仁”,要求人們“懲忿窒欲”;佛家勸誡人們戒除貪婪、嗔怒、色欲……在他們看來,放縱欲望十分危險,必須有所節制。
??? 欲望固然是發展的動力。但是,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走向它的反面。在欲望面前,人必須有一種克制、節制、自律的精神。
??? 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有嚴格自律、深刻自省的精神。他們嚴以修身,講究“慎獨”“一日三省吾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他們追求的是精神的滿足——即道德的完善、人格的完美以及內心的平靜、充實和富足。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大抵世人都置身體健康于不顧,努力費盡心機,終生追求功名利祿,把獲得他人的尊敬、仰慕當做幸福的因素,這是極度愚蠢的行為。因為,人的幸福主要在于心境的平和與滿足。 ”
??? 建設幸福德州,提升幸福指數,一個基本內容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幸福其實也來自每個人的節制和自律。人必須理性地看待物質欲望,加強節制和自律,嚴防被物欲引入歧途。要在物質欲望得到合理滿足的基礎上,擁有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追求——通過加強人格修養,完善道德,追求內在心靈的豐富和精神上的平靜、和諧和滿足。如是,我們每個人才能擁有人生的真正、持久的幸福。□本報評論員 孫玉海
??? ■言論投稿信箱:debaosh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