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幼兒園的“皮紋測試”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暴露出部分教育機構及其負責人聯手商家忽悠學生家長的問題。
“皮紋測試”這一被專家廣為質疑的“神技”,之所以能忽悠到眾多家長“欣然”接受,除了商家的處心積慮,部分幼兒園及其園長是重要“幫手”。根據記者調查,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推廣這一“神技”的山西道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太原多家幼兒園園長進行了“培訓”,隨后幼兒園又以講座或者開會的名義直接向幼兒家長進行“推薦”,一些幼兒園園長甚至直言將 “深入推廣”。部分幼兒家長最終同意做相關測試,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作祟,有相信園方,但也有些是被動接受,不愿開罪園長和老師。
與太原“皮紋測試”如出一轍,北京某著名中學在學生小升初期間曾對孩子們進行腦電圖掃描,以此測試孩子的智商。類似做法進入校園,與教育管理者的不負責任或主動對接不無關系。在“皮紋測試”事件中,盡管部分幼兒園園長否認中間有利益關系,但交付6000余元培訓費而“不求回報”,向幼兒家長費心推薦收費1200元的測試,既不合情理,也難以消除社會質疑。
教育機構及其管理者聯手商家忽悠學生家長,與其“教書育人”的公益性定位也背道而馳。教育機構歷來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家長把孩子送到教育機構,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學到扎實的科學知識,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通過“測試”得知自己潛能之所在,從而走上人生捷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皮紋測試”等相關事件警示教育機構及其管理者,一定要履行好科學規范辦學職責,對進入校園的教學理論或形式做充分的論證和把關,對孩子成長進行正確引導,絕不能枉顧本職使命,更不能見錢眼開,見利忘義,淪為忽悠家長的“幫手”。政府的管理機構也應進一步健全制度,加強監督和管理,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晏國政 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