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一過,不少市民為家里的元宵和湯圓發愁;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抱怨家里的粽子太多;中秋節,人們會抱怨月餅太多。總而言之,這些傳統節日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以吃為主題。
雖然中國的傳統節日往往都對應著一種傳統美食,但是,這些傳統美食,只是傳統節日的內容之一,只是節日的一種物質承載形式,而不是過節的全部。如果我們過節的時候只盯著美食,而忘記了節日的人文內涵,則是一種本末倒置。當很多人在為元宵和湯圓吃不完而發愁的時候,可能根本不知道元宵節的來歷、掌故以及過節的一些傳統,當然更不會親手去用蘿卜雕刻一個花燈,也就意味著它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傳統已經慢慢流失。
要讓傳統節日脫離 “吃”的窠臼,過得更有文化味也不難。比如,要想過一個文化元宵節,完全可以組織員工自己包元宵、做湯圓,或者是刻花燈、猜燈謎。 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