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性學雷鋒活動紅火進行之際,“雷鋒精神”也成了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新話題。對于如何建立學雷鋒長效機制,全國人大代表吳建平等聯名建議,設立公民道德最高獎——“中國雷鋒獎”,獲此殊榮的公民可以享受全國勞模的待遇,以嘉勉各行各業中樂于助人、默默奉獻的優秀公民和道德標桿。?(3月6日《京華時報》)
????吳建平代表設立“中國雷鋒獎”的建議,值得肯定。他想得比較周全,讓獲獎者在精神上有榮譽、物質上有待遇。但筆者覺得,這還不過癮。建議各級都應該設立類似獎項,讓道德模范得到更多的褒獎和實惠。
????從小學起,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學雷鋒做好事。偶爾拾金不昧、幫助同學或做了有益集體的事,老師表揚幾句就非常知足了,從不敢有其它奢求。現在孩子上學,經常拿回家筆或本,說是做好事老師獎勵的。受到物質鼓勵,孩子做好事的熱情更高。看孩子興奮的表情,很純真很自然,并沒有過多的貪求。想一想,我們做得是不錯,可并不能說,孩子們因為受到物質獎勵,思想品德就比我們差。
????也許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人習慣重精神輕物質,特別是道德高尚的人對物質要求更是羞于啟齒。達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和心靈高度,視物質、金錢如糞土者不乏其人。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境界特別高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有著七情六欲、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普通人也有道德的閃光點。看看“送學爺爺”張光城、救助小悅悅的陳賢妹、“最美媽媽”吳鞠萍、“最美女孩”刁娜,哪個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要過普通人的生活。衣食住行,需要打理;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家庭生活,需要改善。如果說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沒有物質要求,那恐怕是自欺欺人。
????不管是助人為樂還是見義勇為,很少有人是為了得到物質回報。特別是見義勇為者,面對歹徒的匕首、面對湍急的河流、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等各類險境,每個人都知道有生命危險。可是為了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他們依然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那一刻,他們就是站在了道德的頂峰。我們常說,不要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那么,讓流血的英雄,讓做出高尚義舉的道德模范得到更多實惠,不是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嗎?
????正視現實,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為道德模范做點實事,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杜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