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實體企業的發展空間、擠壓“炒”經濟的空間,通過減稅等措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放松準入發展民間金融業等,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3月3日,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全國工商聯聯名提交了今年全國政協1號提案——《關于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
????提案分析了當前實體經濟困境的六個表現:一是經營成本持續上升,企業難以為繼;二是過度壟斷堵塞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三是經濟萎靡致中小企業產能過剩;四是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用工荒等困難;五是比較利益誘導導致實體經濟資本流向非實體經濟;六是企業創新轉型資源不足,舉步維艱。這些問題涉及宏觀經濟政策、經濟體制、房地產宏觀調控、企業核心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不徹底,一些領域向壟斷和計劃經濟回歸造成的經濟失衡等問題。
????創造“世界工廠”輝煌的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著“空心化”“泡沫化”傾向。初步估計,目前我國政府財政、土地經營以及國有企業經營所涉及的經濟活動,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民營經濟除在商業零售、住宿餐飲、互聯網等少數行業經營活躍外,多數經營萎靡不振,大量資金由制造業轉投房地產、藝術品、高利貸等投機領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中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等龐然大物,但進入世界品牌前100名者寥寥無幾。
????諸多民營制造企業轉入炒房屋和房地產業,房屋大量空置與中低收入群體買不起房并存,引發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務院運用多種手段調控房價、促進房價合理回歸。與此同時,調控給地方政府、房地產業及其上下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這是各地頻頻違規放松調控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歷史證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依靠房地產業獲得持久的發展。
????房地產長期調控效果不佳,關鍵是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建設缺失,導致決策層被迫依據社會反應、動用行政手段相機調控,在房地產投資所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之間尋求平衡,而在經濟增速回落時不能堅持調控,這是眾多民營企業由實業進入虛擬經濟的重要原因。為了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大局,必須支持政府擠壓資產泡沫,舍棄和犧牲自己的當前利益,全心全意地轉型到從事實體經濟經營上來。
????□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