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父輩做過什么,今天我們就該享受什么”,全國政協委員、葉劍英之女凌孜11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就是個普通人,跟其他的我們這代人沒什么不一樣”。凌孜說,個人的歷史由個人書寫,父輩為國家、為民族做了他們該做的事,那是他們當時做出的成績,“這跟我們沒關系”……我們不能躺在前輩的光環上提要求,并為此產生任何驕傲情緒。(據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 “兩會”上凌孜的這一番話發人深省、令人感佩。一方面,凌孜清醒的頭腦、淡定的境界令人欽敬;另一方面,這番話其實是有感而發,是一針清醒劑,對某些自我膨脹的“官二代”“富二代”,猛擊一掌,醍醐灌頂。
???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古而今,令中外哲學家最服膺的,大概還是刻在古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那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 “認識你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圣君賢相、英雄豪杰,在這上面栽了大跟頭。雖然他們其中很多人不乏識人之智,能夠明察秋毫、知人善任,也成就了一番功業,但卻因缺乏自知之明,對自身人性的弱點認識不足,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或偏于聽信疏于照察,或利欲熏心溺于群小,或囿于獨見缺乏自省……最后往往功虧一簣,自壞長城。如漢武帝、隋文帝、唐玄宗、明英宗等人,即是如此。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總結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導致國破身亡的歷史教訓時,沉痛地寫道,“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批評李存勖缺乏自知之明,得意忘形,沒有擺正自身位置。
??? 可見,自古而今,識人容易知己難。正因如此,歷代哲學家都告誡人們,要加強自我反省。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時刻警惕自身缺點冒頭。
??? 反觀當今,依然有很多人因缺乏自知之明而栽跟頭。這類人,往往“給點陽光就燦爛”:如有的人有了權力后,不好好用在正道上為百姓服務,而是大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最終身陷囹圄、身敗名裂;有的人通過好政策富起來了,不是設法多為公益事業做點事,而是行賄、偷稅、包二奶。還有的,自身沒什么真正過硬的本事,不過是憑借長輩背景取得了地位和財富,卻從而自我膨脹、目中無人。這類人,驕嬌二氣兼備、德才二字俱無,憑著“我爸是李剛”,目無法紀地胡作非為,結果自己跌跟頭、老子受連累。最重要的,是這類人破壞了社會公平、帶壞了社會風氣,使社會上許多人由此迷信“潛規則”,迷信“拼爹”,或轉而投機鉆營,或終而自暴自棄,而不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建功立業。正是這類“壞了心術”之輩,造成了社會上種種的不公,造成了諸多不和諧之音。
??? 鄭板橋教育兒子說,要“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干,靠天、靠人、靠老子,不算是好漢。 ”此言和凌孜的話,內在精神是一致的。可見,人生在世,貴在有自知之明,貴在尚廉知恥、自立自強,只有這樣,才能不驕不躁,才能擺正自身位置,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人民和社會的人。
□本報評論員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