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看了山東萊蕪梆子大型現代戲《兒行千里》全省檢察系統巡演活動在德州的演出,深受教育,感慨頗多。《兒行千里》唱詞精雕細琢,唱腔樸實優美,情節跌宕起伏,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教育意義,確實是加強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的一部生動教材。劇中頻頻提到、用到的“抬起頭來”“磕頭”唱詞、動作引發了我的思考,我想如果工作、生活中我們能夠確實把握住了“頭”上下左右的方向,也許就能夠更好地走好人生路。
昂頭。劇中的老母親屢次要貪官兒子鄭耀忠“抬起頭來”,當兒子貪贓腐敗被查處時,老母親頓感在眾鄉親面前“抬不起頭來”。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做人要想堂堂正正,就必須挺胸抬頭。只有像五岳之首泰山那樣“昂首天外”立意高遠,心存崇高的理想,才能保持昂揚的氣勢,目光才能堅定不游移。所以說,昂頭做人,不只是一種形態,一種生活態度,更應該成為一種人生準則。
磕頭。劇中磕頭的場景也不少,大都是感到“有求于人”“有愧于人”時感情達到極致時的舉動,但其內在傳達的訊息更多的是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無論你官至幾品,掙錢再多,只要還心存愛心,心存感激,有畏懼之心,你就能跪下身軀,頂禮膜拜。能做到“磕頭”對人,說明你心中尚有善念,還有藥可醫。心有可跪之人,常存自省之念。畢竟人最大的智慧是善良,人最強大的力量是愛。
低頭。做人要謙虛謹慎,該低頭求教時就低頭。古時有一高僧,把禪院的門故意修得很低,登門求教的人經常碰到額頭,終有一天有人呲牙咧嘴摸著額頭很是痛苦地質問高僧:干嘛把門修這么低!高僧朗聲笑道:你不彎腰進來,怎能求得真經!
埋頭。干工作要俯身埋頭,浮在上頭的東西總是沒有重量。 “眼是懶漢,手是好漢”,眼看著發憷的活,我們埋頭去做,什么都不如挽起袖子開始行動更見效。很少有采取行動完全是在浪費時間的情況。放下懶惰,奮斗改變命運;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放下猶豫,立即行動,成功無限。
轉頭。工作要實現跨越提速,要有所創新,只是一味低頭、埋頭還做不到,必須要會及時“轉頭”,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思路方法,可能就獨辟蹊徑,實現曲徑通幽。 “不撞南墻不回頭”只能頭破血流,如同我們自偵辦案時要“碰硬”但不“硬碰”,遇事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多讀書學習,提高素質能力,多角度思考問題,轉頭才能“遇到愛”,才能找到方法,否則窄胡同硬轉頭只能碰一鼻子灰。
點頭。做人不一定有過人之處,但一定要有容人之量。點頭肯定別人的成績,并不消減你的價值,只會更好地提高你的形象。點頭放過別人無關原則的小的過失、過錯,有時更能增進團結,激發力量,提高團隊積極上進的士氣。偉大的人都有兩顆心:一顆在流淚,一顆在寬容。
搖頭。遇到誘惑要及時搖頭。清廉才是我們能夠安眠的枕頭。慎初、慎獨、慎微,劇中的鄭耀忠在為官之初,要能抵制住小的誘惑,不至于釀成大錯,走上不歸路。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
總之,頭的擺動有很多姿態,集中反映了人的內心活動、思想沖突。把握住了頭的運動方向,才能更好地走好人生路。 (作者單位:德州市人民檢察院)
□崔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