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是折翼的天使。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種原因,他們身體的某些功能缺失了,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阻礙;但他們在精神上和健全人一樣,需要通過文化的學習來滋養心靈、啟迪心智、認知社會。為殘疾人提供文化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我國在加強殘疾人文化服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文化助殘”活動也在全國各地廣泛展開。但由于殘疾人本身的特殊性,他們對文化的需求、參與也有其特殊性。文化助殘要想真正“落地”并“生根”,需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找到適合殘疾人的文化,搭建起殘疾人能夠參與的平臺。一些地方在規劃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殘疾人的特殊需求,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到位,致使許多殘疾人陷入“看不見聽不到”的文化困境。文化建設搞得再熱鬧,也難以讓殘疾人感同身受。為了讓殘疾人能順利地參與文化活動,有關部門可以依托和利用已有的社區文化資源,開辟殘疾人便于參與、固定的場所,開展適合殘疾人特點的文化活動,比如“愛心贈書”、“愛心送戲”等,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務。
????其次,要找到合適的助殘方式,搭建起殘疾人廣泛參與、樂與參與的平臺。衡量一個地方的文化助殘活動是否取得實效,不能僅看出了幾篇殘疾人文化精品、幾個殘疾人文化名人,而要看是否調動起了多數殘疾人的參與熱情,要為大多數殘疾人謀求文化權益。殘聯等相關部門要發揮組織、引導作用。比如,倡導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等為殘疾人開放,提供無障礙服務;舉辦的殘疾人運動會以及文藝表演讓更多殘疾人參與其中;發展雕刻、繪畫、刺繡、泥塑等殘疾人文化產業,讓更多殘疾人放飛夢想。
????此外,文化助殘不能只在某些節日,要常態化,體現在每一天,讓文化活動切實融入殘疾人的生活。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