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無煙日即將來到,中國控煙協會表示,目前我國7.4億人受到二手煙危害。80%以上的不吸煙者在面對二手煙危害時,往往礙于面子、禮貌,缺乏站出來制止的勇氣,或默默忍受或選擇離開,不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5月27日《新京報》)
??? 我國7.4億人深受二手煙危害,涉及范圍不可謂不廣。據資料顯示,二手煙中包含4000多種物質,其中包括40多種致癌物質,如被不吸煙的人吸進體內,亦可能和氡氣的衰變產物混合一起,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危害一點也不比主動吸煙者輕。受危害人數之巨,板子應該打在誰身上?如果僅指責不吸煙者沒有勇氣維權,那肯定有失偏頗。那么,誰該對這一現象負責呢?
??? 筆者以為,執法不力是最主要原因。去年5月1日,衛生部新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實施。條例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并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條例實施一年多來,禁煙效果并不明顯,遠遠達不到公眾預期。特別是飯店、賓館、網吧及娛樂場所,依然可見“煙霧繚繞”。只有立法,而沒有嚴格的執法作后盾,禁煙條例難免“中看不中用”。不丹警察有權破門掐滅煙頭,在西班牙吸煙最高可罰60萬歐元……只有采取強硬措施,禁煙方能起到成效。作為承擔具體監督執法任務的衛生行政部門,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除此之外,在煙草生產、銷售方面也沒有有效的控制手段。杜絕煙草的生產、銷售當然不現實,但是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用減少產量、提高價格等硬性辦法,依靠增加吸煙成本來控煙完全可以做到。新加坡嚴禁進口任何煙草,美國許多州不鼓勵整條煙銷售。在我國,也應該在煙草的生產、銷售環節采取有效措施,使煙草消費量逐年下降。
??? 其次,吸煙者自律意識差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目前的吸煙群體,成分比較繁雜——有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有未成年的學生;有文化程度較高的干部、學者,也有知識水平有限的農民、工人。他們成癮過程各有各的不同,但禁不住煙癮誘惑的心態卻很相似。只要煙癮上來,不管什么場合,他們總是管不住自己。在他們心里,只有自己的過癮,而沒有別人的健康。殊不知,害人害己的做法,讓社會承載了太多的成本。
??? 第三是抵制煙草危害的氛圍不濃。造成八成不吸煙者沒有恿氣維權的根源,除了礙于面子、禮貌,不好意思指出來,更重要的是吸煙非個別現象,幾乎處處可見,如果管,管得過來嗎?倒不如視而不見,自己還落個心靜。強弱對比,決定著人們的出手意愿。若公共場合吸煙成為個別現象,人們自然會出手維權。
??? 改變7.4億人被動吸煙,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執法力度,靠法律的威嚴、有效的懲處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公眾的健康。
??? □杜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