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個月的花兒(化名)還不會叫媽媽就永遠失去了母愛,她的母親在入院7個小時后不明原因死亡。短短3天后,又一名患者不明原因猝死在河北鋼鐵集團舞鋼職工醫院。兩名死者的家屬指稱醫院誤診耽誤治療。但院方表示也希望查明猝死原因,有50%的誤診率很正常。 (6月10日人民網)
??? 誤診率50%是什么概念?是不是相當于一半的病人可以被誤診?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筆者著實吃了一驚。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形象,瞬間在筆者心目中矮小了很多。 我們知道,再高明的醫生也有誤診的時候,苛求醫生每次診療都百分之百準確肯定不現實。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先進儀器的使用,誤診率還高達50%,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出了醫療事故,用誤診率50%來推卸責任,有點兒歧視公眾智商的味道。我們按照這個邏輯,可以推理一下,是不是法官判案可以有50%的誤判率?警察抓人可以有50%的誤抓率?新聞記者寫稿可以有50%的失實率?……假如這一切都是真的,那我們的社會豈不是亂了套?可以肯定地說,醫德高尚、業務嫻熟的醫生,誤診率絕不會這么高。醫生責任心缺失,不把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當回兒事,才是導致誤診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 大凡在醫學界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德醫”雙馨。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詮釋著醫乃仁術、捍衛著醫道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說,醫德比醫術更重要。宋代的 《省心錄·論醫》中指出:“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明代醫生羅鏈著醫書授給他的兒子,但有一天,兒子喝醉了酒為人治病,他于是怒斥道:“奈何以性命為戲?”就把醫書燒掉了,沒有再傳給他的兒子。也正是因為絕大多數醫生像羅鏈一樣品德高尚,“醫生”才成為受人尊重的一個職業。然而在醫療事故頻繁發生的當下,醫生的形象已經不再那么高大,北京、黑龍江等地甚至發生刺死、刺傷醫生的惡性案件。我們在指責暴力實施者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深究一下某些醫生的品德問題?那些雖身穿白大褂但漠視生命、重利輕德的人,還算不算合格的醫生?
??? 大家都明白,醫生的一次診療,可以起死回生,也可以致病人于死地。醫生每一次診療,都應該萬分小心。明代龔廷賢說:“病家求醫,寄以生死”。病人把自己的生死都交付給醫生,這是對醫生何等的信任?在病人的極度信任面前,醫生應該怎么做?稍有點職業道德的醫生,都不會把病人的生命當兒戲。唐代名醫孫思邈把病人當“至親”,這是何等高尚的醫德?試想,如果我們的醫患關系升華為“至親”關系,那么還有可能誤診率高達50%嗎?
??? 誤診率減少一個百分點,可能就會有成千上萬的患者重獲健康。希望醫生們別再拿50%誤診率說事,盡最大能力把誤診率降到最低。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對得起”白天天使“這個光榮稱號?!醵湃A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