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我國多地連續出現灰霾天,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局部地區出現重度污染。焚燒秸稈,作為罪魁禍首再次成為議論焦點。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的經驗往往側重于加強管控的力度,如合肥,將33個鄉鎮設立為禁燒區,在重點區域內設無人飛機進行監控,號稱要打一場“秸稈禁燒戰”。但如此嚴防死守之下,農民的秸稈焚燒仍無法禁止。
(6月18日《經濟參考報》)
??? 每年的夏收之后,秸稈焚燒問題往往被“提上日程”,引發全社會特別是環保部門的高度關注。
??? 眾所周知,焚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更會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因此,對于焚燒秸稈,每年各地政府有關部門都會拿出大量人力物力,嚴加防范,費力整治。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部門采取類似舉措,也是一種無奈之舉。但是,合肥的做法已經證明,一味地“堵”,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 秸稈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必須找到合理的辦法予以解決。特別是當前,不少造紙企業已經停產或轉型,秸稈收購大為減少,與此同時,隨著畜牧養殖業由零散轉向集中,加之農民廣泛使用燃氣灶,秸稈的消耗量大減,其去向已成問題。對于不少農民朋友而言,他們對于焚燒秸稈危害的認識,或許不如環保部門那樣深刻,但卻也不能說一無所知。真正的問題在于,如何給秸稈找一個“正確的出路”。這就如同治理洪水,如果一味依靠“堵”的辦法,難免遭遇失敗,而如果采取疏導的辦法,才有望取得成功。
??? 首先,應采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大對秸稈禁燒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秸稈雖是一種“廢棄物”,但也是一種資源。如果科學處理,通過推行“循環經濟”予以綜合利用,完全可以變廢為寶。對秸稈“一燒了之”,是最不可取、不負責任的辦法。
??? 其二,要采取多種措施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大力提倡秸稈還田、秸稈青貯飼料、秸稈高溫漚肥、秸稈氣化、秸稈育菌等綜合利用技術。特別是去年,國家已出臺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對于秸稈的利用作出了科學安排,有關部門應該參照該方案,在落實上下功夫。做好典型示范、資金投入、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工作,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
??? 其三,要狠抓關鍵環節,借助國家這方面的補貼等優惠政策,優先保證秸稈綜合利用資金,增強農民科學利用秸稈的積極性。如在畜牧養殖規模鄉鎮,不妨大力推廣飼料機、青貯機、鍘草機等機械,促進秸稈回收利用;同時,加大小麥秸稈打捆機的推廣力度,積極引導農戶實施秸稈打捆作業,打捆后的小麥秸稈用于漚肥、氣化、燃料、造紙等。
??? 相信采用“疏堵并舉”之策,焚燒秸稈這一難題,一定能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解決。□孫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