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津男孩杜傳旺的不幸遭遇,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本來是一位失去母愛、家境貧困的可憐少年,偏偏又遭此橫禍。我們在義憤填膺指責肇事者胡作非為之余,更應該進一步剖析釀成悲劇的根源,進一步深思如何從根源上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fā)生。 (詳見A3版)
??? 假如傳旺不輟學打工,而是安坐在教室里上課學習,悲劇不會發(fā)生。 13歲,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可傳旺已經(jīng)不能享受讀書的快樂了。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去修車店當學徒,本身就增加了受傷風險。還未成年,反應能力差,力量不算大,瘦弱的身軀與笨重的汽車相比,就像雞蛋與石頭。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砸被壓被磕被碰。即使不是這個事件,也有可能出現(xiàn)類似 “少年修車被擠傷”之類的新聞。一句話,修車,不是一個13歲孩子應該干的活兒。是誰削奪了傳旺上學的權利?讓誰把孩子逼到了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中?是貧窮。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因為貧窮等原因而輟學,還有多少孩子在生產、服務一線靠孱弱的身軀賺錢?這些游離在學校管理之外的孩子們,都有可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傷害。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讓適齡孩子都待在學校里好好上學,是我們亟需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 假如肇事者給予傳旺關懷和尊重,而不是歧視和耍弄,悲劇不會發(fā)生。媒體報道說,兩個肇事者并非故意傷意,是在跟傳旺開玩笑。我們姑且承認他們起初的動機是開玩笑,那么,這么惡劣的玩笑,肇事者敢給“官二代”“富二代”們開嗎?骨子里對貧窮孩子的歧視,對弱小生命的不屑,是肇事者膽大妄為的根本所在。社會貧富現(xiàn)象自然存在,歷朝歷代都難求絕對公平。那些貧窮者,往往成為社會漠視的對象,成為忍辱負重的群體。盡管肇事者被刑拘,但歧視貧窮的思想不會就此止住。假如兩個肇事者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關愛少年、尊重少年,處處給傳旺以呵護,那將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兩名肇事者素質低下,誰之過?是教育的失誤、是家庭的失職,也是社會的缺憾。面對弱勢群體,把憐憫和同情放到最大,把尊重和關心放到最高,才是正確的待人之道。
??? 時光不會倒流,事實沒有“如果”。和諧社會,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許多單位和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不斷為小傳旺捐款。從中,我們我們感到了有德之州的溫暖與善意。同時,社會各界都應該從這則不幸事件中吸取教訓、認真反思。讓我們進一步完善救助機制,使孩子上得起學,人人享有教育權利;讓我們高度關愛弱勢群體,使弱者挺直脊梁,每個生命都有尊嚴;讓我們加快建設幸福德州,使社會更加公平,角角落落充滿和諧。
□杜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