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力圖解決農村學校撤并帶來的路途變遠、交通隱患、班額過大等突出問題。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規范學校撤并行為,已經撤并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當恢復。 (7月24日《新京報》)
???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農村學齡人口不斷下降,各地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進行了布局調整和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辦學條件改善、教師隊伍優化和辦學質量提高。但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大幅減少,導致部分學生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安全隱患增加,給農村學生及其家庭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困難。特別是校車安全事故頻發的殘酷現實,讓更多的人對撤并農村學校產生懷疑和不滿。教育部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可恢復已撤并的學校或教學點,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人感到很欣慰。其實,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把務實放在第一位。對于撤并學校或教學點弊大于利的農村地區,應該及時予以恢復。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筆者就是在本村上的小學。當時,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小學,不管村大村小。學校離家三五百米,學生們都走著去。即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不用家長接送。現在村里的小學生,都要到離家四五里地的學校上學,周圍四五個村也平均不到一所學校。孩子不方便,家長接送任務重,使學生家庭增加了教育成本。筆者以為,初中以下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身心健康比考分重要,綜合素質提升比單純文化課成績重要。我們的教育,不能功利性太強。讓孩子們近便地就學、快樂地成長,才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 我國的教育,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改革。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各地教育部門,新的措施頻頻推出。也許初衷都是好的,但實際效果未必都如當初所想。大到高校擴招及市場化運作,小到農村學校撤并,都不能算是十全十美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制度更完善、設計更合理、社會更公平。一旦達不到上述目的且出現了某些弊端,教育主管部門有責任認真反思、及時糾正。
??? 任何改革,都存一定程度的不可預料性。教育改革,同樣如此。當實踐證明改革方向不正確時,緩一緩,糾偏補弊,甚至退回去,恢復過去合理的做法,并沒有什么不妥,比如在農村學校布局上,不要過分追求集中化,而應適度保留或恢復“分散布局”。堅持求真務實,堅持對孩子負責,才是對待教育改革的正確態度。□杜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