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承諾‘不偷懶、不貪錢、不貪色、不整人’……”這是湖南省祁東縣人民政府縣長雷高飛在一份萬言述廉書中的幾句話。縣長公開承諾“不貪錢、不貪色”的做法經網絡披露后,立即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8月20日《法制日報》)
??? 能夠在述廉書中作出公開承諾,表明縣長雷高飛廉潔自律的鮮明態度。官員公開承諾做廉潔官員,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不管出于什么心態,質疑其作秀的做法都無助于黨風廉政建設的穩步推進,對樹立社會正氣也有著負面作用。相信官員的政治覺悟,營造支持、尊重廉潔官員的社會環境,比嘲諷、懷疑、丑化官員的行為更有現實意義。正面看待縣長“不貪錢、不貪色”的承諾,應是公眾采取的正確態度。
??? 承諾,其實就是一種保證,絕大多數人都能言出必行。自古就有“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之說,其核心就是每個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普通群眾尚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那么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更能夠說到做到。黨的性質和宗旨,也決定了黨員干部必須永遠保持清正廉潔的本色。因此,無端質疑官員承諾,是沒有事實和理論根據的。
??? 退一萬步講,即使官員沒有完全兌現諾言,公開承諾也有著必要性。記得聽過一次講演,內容是關于如何學習雷鋒精神的。20多年過去了,至今仍非常清晰地記得講演者說的一句話,大意是:“有人說雷鋒三月來四月走,學雷鋒只是走形式。那么,有這么個形式,總比沒這個形式強。 ”講演者的意思很明白,即便是形式,也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現實也的確如此。每年的3月份,全國各地都在學雷鋒做好事,成千上萬的善事、好事不但體現了人們的愛心,而且讓社會更溫暖更和諧。有著實際效果,哪怕是形式又何妨?官員的廉潔承諾,與此同理。他們的承諾,就像座右銘,會時刻提醒官員注意日常行為。面對誘惑時,作出承諾的官員一定會想到自己的諾言,會自我警醒。即便他最終沒經住誘惑,至少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顧忌,內心會自責、自慚。從這個意義上講,有承諾,一定比沒承諾強。
??? 認為官員承諾是作秀,折射出的是公眾“逢官必疑”的不良心態。誠然,腐敗現象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存在著,也的確有少數官員所作所為愧對“人民公仆”的稱號。但是,我們的身邊,絕大多數是一心為民、品德高尚的黨員干部。他們雖達不到楊善洲、李林森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但為了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振興,他們一樣地清正廉潔、無私奉獻、不圖回報。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能因少數干部做得不好而否定整個干部群體。 “逢官必疑”的過激反應,會傷害黨的優秀干部,也會助長仇官的社會怨氣,百害無一利。
??? 心中多一份陽光,生活中就會增添很多色彩。正面看待官員的公開承諾,自己和社會都將獲得“正能量”。□杜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