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臨邑三維紙業有限公司為該縣8名貧困學子送上了總計5.8萬元資助金。自2003年以來,該企業先后資助56名貧困大學生、23名貧困中小學生,總額達60余萬元。?(據8月29日《德州日報》)
????什么是幸福?相信臨邑縣翟家鎮小劉村的那位貧困大學生小劉,在接到臨邑三維紙業愛心捐款的那一刻,一定倍感幸福。而他激動的話語——“是三維紙業圓了我的大學夢!我將把報恩之心、感激之情化為成才之志,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則說出了全體8名貧困學子的心聲。無疑,這一刻,這些貧困學子個個都是幸福的;而他們的父母、親人也是幸福的。
????然而,同樣感到幸福的,還有三維紙業的負責人、參與組織此項義舉的當地政府官員,以及無數個看到這則消息的讀者。因為,幸福不僅僅來自獲得,更來自給予,還來自感染、感動和傳遞。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的企業,臨邑三維紙業扶危濟困、奉獻愛心的義舉,所散發的光和熱,照亮了人心,也溫暖了社會。
????每天,人們都會通過媒體看到,一些個人、家庭因遭遇意外,陷入了不幸或絕境,亟待救援和幫助。誠然,對于這類特殊弱勢群體,黨委、政府在千方百計改革制度、推行善政、大力救助,但也要看到,政府其實也面臨著諸多無奈。畢竟,政府的財力有限,還要照顧方方面面。在此情況下,社會的慈善力量,就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個體,一個家庭、個人遇到特殊困難,無異于天塌地陷;然而,如果全社會人人獻一份愛心,哪怕是涓滴之微,匯聚起來,就會成為愛的江河。
????雖說,媒體上不乏像“安監局長微笑”“市委書記外逃”之類特別雷人、令人上火的“猛料”,但公眾其實也經常收獲到“特別的感動”。如近期一些企業、組織、個人為貧困生捐款,如莒縣那位7歲女童為雙胞胎哥哥捐獻造血干細胞,如陵縣西李村兩位老人照顧被遺棄的腦癱孫女……都深深感動、牽動著人們的心扉。在這類事件背后,那些奉獻愛心、勇于擔當、熱衷慈善的組織和個人,無疑是光和熱的使者。正是他們的慷慨付出,才使世間有了更多的幸福和溫暖!
????幸福社會的含義,在于使人人都能感到幸福。這種感受,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古人云,“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擴充到全社會,就是“一人有難百人愁,一家有難百家憂”。可見,打造幸福社會,提升幸福指數,就要特別關注、幫扶那些弱勢、困難群體。只有給他們送溫暖、送幸福,才會使全社會每個人都感到幸福。因為,幸福如同火種,點燃一處,就會照亮、溫暖一片。
????幸福德州,不是口號喊出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團體、組織、部門,從我做起、積極行動,扎扎實實干出來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樂于送出幸福的人,同時也是收獲幸福的人。讓我們從現在起,人人行動起來,去幫助那些特別需要幫助的人吧!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