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 《意見》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針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底前出臺。 (9月2日《長江日報》)
??? 繼今年早些時候,山東、湖南等省相繼出臺試點方案后,備受矚目的“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政策終于獲得批準。這意味著,異地高考有了一個全國性的“意見”,邁出了關鍵性、實質性的一步。
??? 盡管真容未顯,但不難預見,該異地高考政策應該只是一些原則性要求,具體的操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將由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另行制定,“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即便如此,這項改革也必將成為我國升學考試制度上的一個“大事件”,從長遠上看,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推動高考早日實現“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目標。
??? 不過,異地高考“知易行難”,實際執行中必然會面臨許多超乎想象的困難和阻力,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部解決。一方面,異地高考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既涉及到多個方面的政策調整,又涉及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本地戶籍人口等多個主體的現實利益,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另一方面,由于各地事實上存在著教育資源不均衡、高考錄取指標不均衡及承載能力不相同、人口流入流出情況不相同,倘若不能輔以完善的配套制度,異地高考很容易催生“高考移民”的新問題、新高潮,造成另外一個令人頭疼的教育難題。
??? 就眼下而言,異地高考的生命力在于因地制宜。只有因地制宜,異地高考政策才能尋找到教育公平和地域公平的平衡點,才能統籌協調不同戶籍學生的利益。因而,各地的當務之急,是認真調查了解本地務工人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況,然后根據城市的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布局、城市資源承載能力和“隨遷子女”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的異地高考方案,努力做到既不嚴重損害本地考生的利益,又最大限度地維護隨遷子女的權利,從而真正降低改革可能帶來的風險和隱患,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 實行異地高考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一以貫之,而只能是一個循序漸進、“因地制宜”、不斷完善的過程。開始之時,甚至可能涉及到“門檻”、“計劃”等敏感問題。對此,我們除了要保持必要的清醒認知和理性判斷外,還應該給予它足夠的寬容、時間和耐心。否則,異地高考政策要么被我們的口水淹死,要么在盲目冒進中夭折。而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顯然都是“最壞的”。
??? 異地高考的序幕已經開啟,數以億計的流動人口的美好夢想即將變成現實。此時此刻,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不僅是這項改革的題中之義,還符合教育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
□陳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