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的抗癌日記,記錄了一個“神醫害命”的悲劇故事:2010年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的于娟,在聽說安徽黃山有位專治癌癥的 “楊神醫”之后,與兩位病友毅然放棄正規治療,專程前往黃山接受“饑餓療法”——他們每天不吃飯,只吃少量葡萄和芋頭,以及“楊神醫”熬制的中藥。最終,于娟和病友不僅付出了巨額藥費,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為何總有那么多人被各種“神醫”騙局忽悠,輕則被謀財,重則被害命?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一,相關部門的監管打擊力度不夠;其二,社會公眾缺乏醫療知識普及;其三,病友協會等公益性社會組織空缺。
??? 治理“神醫”之亂,首先要堵住監管乏力的漏洞。很多受害者都曾被 “楊神醫”的“香港特區行醫”證書、“國際腫瘤防治專家”證書、“2010中國影響力人物”等資質和榮譽所蒙蔽,這或多或少與有關部門的監管存在“真空”有關。近些年,“江湖游醫”謀財害命的事件時有發生,衛生、工商、公安等部門主動治亂才有助于減少民眾的損失。
??? 治理“神醫”之亂,還要在社會上進一步普及醫療知識。我國目前的醫療常識普及工作做得還很不夠,市面上的各種養生書籍和電視中的養生節目也不夠規范,這給打著“神醫”幌子的騙子提供了行騙的土壤。
??? 除此之外,治理“神醫”之亂,還應從完善社會公益組織的角度求解。在國外,人們一旦罹患疾病或遭遇醫療問題,都可以向各種公益性的病友互助協會、患者心理輔導機構求助。然而,這種公益性組織在中國普遍缺失,讓患者和家屬只能憑經驗或運氣自己尋求解決之道,這給“神醫”騙子們提供了可乘之機。
??? 只有吸取這些血與淚的教訓,最大限度地健全監管制度,普及醫療常識,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才能讓那些招搖撞騙、無證行醫的“神醫”們無法再謀財害命。
□湯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