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歲老黨員張星南,雖早年遭受不公,仍矢志不渝跟黨走,30年如一日參加義務勞動,捐獻工資20多萬元,身后又捐出了遺體。
(據9月18日《德州日報》)
??? 張星南老人的事跡讓人震撼,她對真理與信仰的忠貞不渝讓人仰視,她那甘守清貧以奉獻為快樂的高貴品格令人感動。我們有時抱怨生活缺乏快樂,有時覺得很迷茫,為什么我們苦苦尋找幸福之路卻不知路在何方?面對這位老人,我們似乎能找到答案。幸福不只是物質意義上的滿足,更應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在辛勤工作、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才能領略到幸福快樂的真諦。
??? 幸福源自服務社會。馬克思說:“人類生存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正是通過為他人的服務,才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社會越向現代化發展,對人的這種要求就越強烈。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我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新的困惑。遇人跌倒,扶與不扶成為一個問題;面對困難,幫與不幫讓人糾結。其實,只要每位公民都有社會意識,能在奉獻社會中定位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只有讓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融為一體,個人才會有最寶貴的歸屬感,從而擁有內心深處的幸福。
??? 幸福源自關愛他人。生活中,要學會讓愛在傳遞中延續。也許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能為身處困境的人掃去陰霾;也許只是偶爾伸一下手,就能讓人感到愛的暖意……在溫暖他人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收獲心靈的慰藉。
??? 幸福源自反省己身。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如果當幸福離我們遠去時,我們應反躬自問,自己該做些什么?認真做好手中的工作,用我們的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傳遞心中的溫暖;俯身撿起地上的垃圾,讓我們的家鄉更美好……止步于抱怨,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未來;止步于索取,讓我們用關愛溫暖他人;止步于冷漠,用奉獻讓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
??? 建設幸福德州,需你我秉承敬業和奉獻精神攜手同行,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無私的愛心與堅定的行動,共建我們的幸福家園!□禹城 白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