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金周即將到來之時,四川省發改委將峨眉山景區門票調整為旺季185元,淡季110元,漲幅在18%~23%左右。而今年調價的瘦西湖景區,門票價格最高漲幅達到了100%。今年將有一批景區的三年限漲令到期,屆時又一輪漲價潮將來襲。而大批景區漲價的背后,是盈利模式單一、地方稅收需要所致。——據9月18日 《第一財經日報》
??? 以三年為一周期的 “限漲令”,原本是為了控制景區門票價格過快上漲,但在實際執行中,卻異化成了 “漲價令”。今年又逢 “解禁年”,不少景區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推出調價方案,當然毫無例外均是上漲價格,而且幅度還不小,從20%-100%不等。但即便如此,景區還聲稱價格不高,顯然門票價格是漲不到頭的,而游客卻越來越玩不起、看不起風景了。
???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30家5A級景區中接近一半門票價格過百元,其中超過一成門票價格在200元以上。而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網友可接受的5A級景區門票心理價位在100元以內,其中約有61%的網友認為門票價格應在60元以內,超過200元的門票則很少有人能接受。顯然,現實與理想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昂貴的門票已成為廣大游客不可承受之重,增加了公眾出行旅游的經濟負擔。
??? 時下,很多地方政府將發展旅游經濟列入規劃之中,美其名曰環保經濟、可持續發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表面上看是非常重視旅游經濟開發,但具體落實下去之后,總有一些地方會異化成 “門票經濟”。景區對門票收入的依賴過重,不僅反映在門票價格畸高上,門票收入占總收入之比過高也體現了這一問題。比如峨眉山景區上市15年后,其門票和索道收入依然占到公司總收入的63%左右,而賓館酒店服務收入僅占到23% ,從門票經濟到度假經濟的轉型并不順利,這也是國內景區的通病。
??? 與之相反的,則是同為5A級景區的西湖自2003年推行的免票模式。在過去的近十年時間里,西湖相繼取消130多個景點的門票,占景點總數的70%以上;免費開放的景區面積,達到2000多公頃。西湖免票后游客大量增加,游人逗留時間延長,帶動了周邊餐飲、旅館、零售等多個行業的效益提升。到2011年,杭州市旅游總收入已達到1191億元,是2003年的近4倍。這兩種模式的差異對比,哪種更利于長遠發展,不言而喻。
??? “門票經濟”加重旅游支出負擔,迫使游客減少停留時間和其它支出,致使當地旅游收入單一,獲益鏈條太少,難以促進本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因此,各地政府應轉變發展思路,圍繞景區做文章,大力拓展旅游相關周邊產業,逐步擺脫 “門票經濟”。這樣即便在門票價格降低之后,也會因其它方面收入提高而獲益更多,從而邁向更有發展空間的度假型經濟。顯然,讓公眾游得起、玩得起,實在是 “一箭多雕”的好事情。
□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