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視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僅在2007年至2008年,我國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達800萬噸,相當于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于1.3億人一年所需。
??? “舌尖上的浪費”,呈現了一種丑陋的飲食觀,這是對食物的褻瀆。我們雖然逐漸富起來了,但沒有任何理由忘記老祖宗說的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浪費糧食,更應該敬畏糧食,杜絕浪費。
??? 調查顯示,宴席上動筷子最少的均為葷菜,成本高、價格貴,可為啥桌桌必有、桌桌必剩?大家都知道食肉過多不利于健康,為啥偏又要求這么多葷菜?骨子里就是講排場、好面子的庸俗觀念在作祟。
??? 聽著孩子“粒粒皆辛苦”的讀書聲,我們應該警醒:講排場、好面子,揮霍的背后是自信的缺失;花公款,搞鋪張,浪費的實質是職責的淪喪。
???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不能僅止于道德批評。無論是公務人員還是普通老百姓,當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榮辱觀。以“剩宴”為恥,公務活動中遏制公款吃喝,提倡自助用餐。朋友、家庭聚會,按需選取。在法律制度層面上,國家要建立剩菜處罰機制,將食物浪費納入法律范疇。在個人角度上,設宴請客要拋開“面子”問題,按需點菜。點餐明顯過多時,酒店主動提示。凡公務吃飯,領導帶頭從我做起,民眾監督當仁不讓,制度革新痛下狠手,輿論引導持之以恒,全社會才會以“剩宴”為憂、為恥、為罪!
□陳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