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電總局在其網站發布“節儉辦春晚”的要求,成為最近媒體上熱議的話題。節儉的春晚難道就真的沒有看頭么?恐怕未必。
??? 央視春晚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舞臺布景日漸豪華,表現手段不斷豐富,視覺效果日益絢麗。但是,豪華的包裝難掩節目質量下滑、內容空虛的尷尬。面對制作越來越豪華的春晚,人們愈發懷念那場景簡樸、充滿溫馨,卻又不失精彩的早期春晚。
??? 春晚本是為了娛樂大眾、烘托過年氛圍,讓老百姓在除夕夜享受一份文化大餐。但不知從何時起,辦春晚成了一種時髦,進而演化為“燒錢”活動。追求豪奢和排場,追求舞美燈光炫目,追求服飾道具奢華,追逐明星陣容,追求大腕效應……漸漸偏離了辦春晚的初衷。由于節目內容趨同,形式乏善可陳,勞民傷財,備受爭議。
??? 春晚作為一種“過年文化”,應該突出其精神內涵。如今人們生活富裕了,餐桌上很是豐盛,大年夜圖的是一種喜慶氣氛,為的是能從春晚中獲得健康、愉悅的啟迪和教益。如果僅是為“面子好看”,而內容空洞乏味,就屬于舍本逐末了。與此對照,前不久我市舉辦的第二屆網絡春晚,緊緊圍繞“愛與奉獻”的主題,既有“大衣哥”朱之文免費代言,又有本土明星郭豐周友情出演,更有眾多市民草根“明星”真情演繹,整場晚會主題突出、內容充實、程序簡潔、布景大方、氛圍喜慶,全部花銷不及一個三流明星的出場費,卻讓眾多市民、網友享受了一道文化大餐,因而在新華網、中國網等網站評選的“2013中國十大網絡春晚”中勝出,名列第八位,可謂淵源有自,并非浪得虛名。可見,春晚“年夜飯”,“菜”不在奢,可口則香。
??? 春晚好看不好看,觀眾最有發言權。因此,任何文藝節目,都應做好“接地氣”的文章,以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否則,偏離了群眾的期待,即使節目制作“不差錢”,大家也會照樣不買你的賬。節儉辦春晚,在節目內容和水平上多下功夫,在熟悉民情、貼近民生、體現民心上多做文章,也許更能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