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 過去幾年我國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黨對于社會建設和社會體制問題認識也不斷深化。中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化后,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與其相配套的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相對顯得落后,尤其是社會體制改革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同時,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在新階段已經出現了社會體制改革成為社會建設的瓶頸現象。我國現行的社會體制總體上是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近些年來也進行了許多改革探索,但仍存在著不少缺陷和問題。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重點深化社會體制三大改革,才能有效推進社會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 推進社會建設要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依據十八大的要求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黨中央強調了加強社會建設中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所面臨的任務,而真正有效能的社會管理,不僅要通過強有力的行政手段來實現,更要通過完善社會管理體制這種結構性的優化來實現和保證。
??? 推進社會建設必須深化社會組織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要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方式,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實現服務型政府職能的轉變。同時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進入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 加快社會體制改革必須深化以民生建設為重點的相關體制改革。包括深化社會保障、就業、醫療等方面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重深化體現公平正義的分配制度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是為公平正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只有解決了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結構,才能解決經濟發展和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體制,緩解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十八大黨中央確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建設框架。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管理體系為框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中國社會建設的體制性問題是伴隨改革開放和在推進社會建設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的。體制的改革和完善是治本性的,現階段我國社會建設必須聚焦深層次體制性問題,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從整體上推進社會建設。
??? □孟苗苗(作者系德州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