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假期,本該“休假”的公車究竟有多少真得清閑?一位公車司機對記者感嘆,20年來他從未安穩過年,今年也必須“時刻待命”服務領導和其“家庭需求”。像這樣“私奔”在拜年、應酬、送禮道上的公務車輛,撇下的是公眾信任和民心冷暖。
??? 公車私用濫用,雖說不及“表叔”“房姐”令人震驚,但其久治不愈,正如轟不走的“腐敗蒼蠅”,時時向百姓炫耀特權與福利。一份調研統計,部分公車使用有三個“三分之一”:辦公事三分之一、干部及親屬私用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三分之一。在北京,當一個六年級小學生提出把校門口公車牌照涂紅的建議被廣為傳播,表明公眾對這一現象的態度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時刻。
??? 狼來了的故事演得太多,總有令人尷尬的結局。為什么警燈閃閃的各色公務車輛總是遭人質疑?為什么尖利鳴笛的救護車無人讓行?原因眾多,但不乏很多人看慣了他們的目的地是飯店和休閑場所,抑或是去火車站送人這樣的情景。私用濫用的公車,透支的不光是社會資源,更是社會信任。
??? 公器公用方有公信。蛇年來臨,有地方干部公布公車牌號“求監督”;也有江西、濟南等地下發通知要求春節期間封存公車。管住私用的公車,這些是可喜的一步,但更只是第一步。執行如何保障?問責能否到位?從姿態走向實效,還有賴更多的決心和“狠招”。
???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監督的鑰匙必須握在百姓手里。讓民意的罰單牢牢貼上私用的公車,讓全社會看見黨和政府向腐敗亮劍的決心和勇氣,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敬意,不妨從這個熱鬧的春節做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眼睛和行動,“鎖定”那些不消停的公車。 (摘自新華社)
□王玨玢魏圣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