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府的大門人民難進,這的確是一個悖論。官員是公仆,公仆辦公的地兒戒備森嚴;人民是主人,主人想找仆人辦點事兒,都要畢恭畢敬、磕頭作揖才能有幸見著一面,這實在是荒誕。
???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悖論和荒誕呢?首先是一個理念問題。官員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沒有擺正和老百姓的關系。官員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讓老百姓敬著當大爺的,不能把自己藏在深宮后院。假如不為老百姓服務,那么老百姓也就沒有必要和理由花錢養著這些官員。政府和官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老百姓辦事,服務社會。躲著走,藏著不見,把前來辦事的、解決問題的老百姓拒之門外,這樣的政府機關和官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 其次,這也是一些法律制度失敗的體現。官員躲著老百姓,政府大門對老百姓戒備森嚴,根本的原因在于怕上訪、怕出事。也的確,除了正常辦事的,也有不少是到政府部門上訪的。這是“門難進”的主要原因。經常會有政府機關留有后門,或者給某層電梯設密碼,甚至采取其他種種手段對領導辦公地點采取特殊措施,就是怕上訪群眾。
??? 看到外國的官員坐地鐵、騎自行車上下班,一些人呼吁國內的官員也要學習人家好榜樣。豈不知,一些官員要是真如此,估計早就被上訪者堵個水泄不通了。想一想,官員做公車上下班,還是有理由的。按理說,對于社會上出現的問題、一些案件,都應該有渠道來解決,但就是因為一些部門失職,一些渠道堵塞,一些公平和正義難以保障,才導致了上訪。這讓政府的大門不該隨便開,政府的負責人不敢隨便見老百姓。頂多只能在電視上看看影子。
??? 正是基于此,想讓政府機關“改門風”就不是那么特別容易的事兒。老百姓不容易進政府大門,看上去是個門衛問題,看上去好像僅僅是一個“門”的問題,其實這個“門”里還套著許許多多的門、許許多多的問題。除了轉變理念,擺正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官員和人民的關系,還需要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讓那些上訪者在遇到不公的時候,能夠在正常渠道解決。這恐怕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只要當老百姓通過法律制度的渠道,通過各司其職的部門都能夠解決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結果公公平、公正,令人滿意,那時候,政府的門風不用說,自然而然就變了。□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