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中央關于政府機關要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老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往大了說,這關系到政府是否真的能夠“以民為本”,關系到“服務型政府”的實現;往小了說,這關系到百姓在和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得到基本的尊重和禮遇,所遇到的問題和麻煩能否被重視和解決。
??? 應該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貫徹落實,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 “改作風”都改出了效果,看見了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基層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痼疾仍舊存在,難見改觀。而通過記者的實地調查走訪,在一些基層政府的門衛室里,以上這些“機關病”都有著生動的體現。正因為如此,筆者才覺得,要改作風,不妨先從改“門風”開始,改了“門風”,才有望改作風,如果連“門風”都改不了,也就很難談得上改作風。
??? 首先,政府機關的門衛室是政府的“臉面”,如果其工作人員動輒給群眾拿臉色,使性子,甚至是故意刁難前來辦事的群眾,首先損害的就是其背后政府的形象,會疏遠百姓與政府之間的距離。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要求,在門衛這里就無法過關。
??? 其次,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管是反映問題還是尋求幫助,門衛都是他們要過的第一關。如果連進政府機關的大門都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艱難,需要這證件,那證明,即便老百姓勉強過了這一關,有幸見到了有關部門和領導,也很難想象他們反映的問題會被重視,需要的幫助會被解決。試想,面對前來辦事的群眾,連政府的門衛都能提這要求,那條件,更何況是握有實權的職能部門呢?
??? 最后,政府機關的門衛這一關之所以如此難過,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因為門衛室的工作人員工作有問題,而是遵從上級部門和領導要求的結果。如果政府機關真的按照要求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那么首先就應該在機關的門衛室有所反映,有所體現。因此,部分基層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機關痼疾,恰恰說明中央改作風的要求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
??? 機關門衛的職責是維持機關秩序,不是堵截辦事群眾,人民政府的大門應該向人民敞開,這是民主和文明的體現,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如何通過“改門風”來實現轉作風,當是地方政府機關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