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李雙江之子李某涉嫌輪奸案引發了社會普遍關注。他的母親夢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照法律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但又希望兒子能得到寬容,讓他的人生將來有一個新的生存空間。綜觀李某的一貫劣行和所作所為,寬容也應當設立底線。
??? 事實上,此次事件,無論是法律還是輿論,從未缺少寬容之聲,尤其是對于像李某這樣的未成年人。媒體和公眾并沒把李某“一棍子打死”,而是積極從制度上進行“理解”和“寬容”。媒體大都將反思集中在家庭教育上,指出李某是 “畸形教育文化的受害者”,對其應 “懷著一顆悲憫的心”。毋庸諱言,李某的家庭教育確實存在諸多問題,父母的過分溺愛讓李某缺少敬畏之心,甚至誤以為任何事情父母都能擺平。李某曾被收容教養一年,而其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出來后繼續我行我素,繼續缺少敬畏、無視法紀,終于釀成了嚴重的刑事案件。父母的過分寬容,早已演變成了縱容,才最終致使李某行為囂張、無視法紀,有了現在的結果。
??? 實際上,我們并不缺乏寬容,恰恰相反,有時對未成年人過于寬容最后演變成了一種縱容。未成年人的是非觀淡薄,必須有嚴明的紀律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個人從小到大,無所畏懼是可怕的。小時候對父母無所畏懼,上學時對校紀校規無所畏懼,成人后對法律無所畏懼,那么做人就會肆意妄為。這樣的人,難以接受法紀法規的約束,容易觸碰社會底線。面對日益增多的“問題少年”“不良少年”,如若社會一味寬容,法律一再“開恩”,底線一天天降低,反而會讓更多的未成年人缺少畏懼。
??? 寬容是需要前提的,是建立在知錯就改的基礎上的。任何人都要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后果,無論是否成年。當缺乏敬畏之心和贖罪之心,繼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甚至是犯更大的錯誤,將觸碰寬容的底線,必將為個人的行為付出代價。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