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征信業管理條例》3月15日起實施。條例中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這也就意味著個人信用的逾期記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不良記錄不再相伴終身。對于那些因為疏忽、無意識產生不良記錄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對于廣大市民來說,還是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誠信。
??? 一個人如果能堅守誠信,那么,他就堅持了做人的基本準則。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意味著他能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誠信并非只針對他人,對于自己,更需要誠信,尤其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時候,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誠信無小事,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發展,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即使滿腹經綸、家財萬貫,也難以被他人所認可,被社會所接納。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 誠信,是社會的原則。誠信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最起碼的道德規范,這既是一種道德品質,也是一種公共義務,孟子把“信”視為用以維系儒家“五倫”(基本倫理規范)之一。社會交往主體遵守誠信原則,言行如一,獲得他人信任。這種信任構成了整個社會運行的環境,是建立社會關系與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礎。誠實守信是所有社會構成都應遵守的道德規范與行為原則,是一個國家與社會文明和諧的標志。近年來,由于社會轉型期的利益沖突增多,人際關系變淡了,這些都對人與人的信任提出了嚴峻地挑戰,亟待出臺相應措施對公民個人誠信進行監督,盡快建立“有信者榮,無信者憂,失信者恥”的社會環境。
??? 誠信,是商界的法則。市場經濟,“信用”實際上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資源。經營者的誠信度越高,所承載的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也就越高,并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貨幣資本。正如美國IBM公司前總裁所說:“我們公司賣的不僅僅是電腦,賣的更重要的是誠信。”如果一個企業失去了誠信,便無法在商界立足,就會被淘汰。創立于1913年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曾是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由于在審計過程中違反誠信原則,弄虛作假,近百年打造的跨國集團頃刻間土崩瓦解,經營者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 《條例》的實施,固然對個人信用逾期記錄有了時間上的規定,但是千萬不能因為不再伴隨終生,而放松對個人誠信地堅守,畢竟誠信是一個人立德成事之本,不可輕率待之。□張明昭